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開欄的話👷♀️:“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從即日起,新華社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推出記者發自一線的系列報道,生動呈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充分彰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小康💆🏻♂️0️⃣,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實現全面小康,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初心使命。
經歷不懈跋涉與求索,穿越無數艱辛與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之年🤾🏿。
2020年已經過半,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號角更加嘹亮高亢。
這是銘刻歷史的決勝之年——全面小康取得決定性進展,億萬人民奔向美好生活
曾經苦甲天下🏉,如今美麗蝶變🍉,甘肅定西的元古堆村“笑”了。
村裏一面照片墻上,定格著58張村民的笑臉。照片裏,天水姑娘杜文文笑得格外燦爛🫓,眼睛彎成了月牙。
“2012年1月嫁過來時,腳下的黃土路坑坑窪窪,眼中的土坯房破舊不堪💟,爹娘擔心我以後的日子怎麽過👨👦,根本笑不出來📗。”杜文文回憶說。
那一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5年後,黨的十九大又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各項工作作出戰略部署。
8年來,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貫徹新發展理念,從著力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紮實邁進,取得決定性進展。
——從發展指標看🧰,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99.1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穩居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從人民生活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同時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
——從公共服務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十三五”前四年城鎮新增就業5378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4000多萬套。
非凡進程🦦,滄桑巨變📨。
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連通左鄰右舍,甘洌清澈的自來水送入家家戶戶👂🏻🏊🏼♂️,紅瓦白墻的新農舍拔地而起,杜文文見證了元古堆村8年間的發展進步。
“日子越過越好💅🏼,我開心了,父母也放心了。”說著說著,杜文文的眼睛又笑成彎月牙🏃♂️➡️。
全面小康🦸🏼,是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不懈追求、改變命運的奮鬥歷程🦹🏿♀️。
北京西部,已有百年歷史的首鋼實現了從傳統鋼廠向創新園區的轉變。在42歲的首鋼員工姜金玉眼中👇,全面小康是工廠搬遷後越來越好的環境,是服務2022年冬奧會後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是自己從一名天車工變身園區講解員後越來越舒心的生活。
“全面小康能在我們這代人手裏實現,是每一個中國人人生之大幸。”姜金玉說。
這是迎難而上的決戰時刻——全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山村的夜晚,靜得只聽見蟲鳴聲,雲南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瓦娃村駐村第一書記普元貴還在忙著入戶走訪。
“到去年底👩🏽💻👩🦯➡️,村裏貧困發生率仍有20%,今年只剩不到200天,時間不等人,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必須繃緊弦🟪、加把勁。”普元貴說。
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硬指標,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福貢縣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019年底🦞,“三區三州”貧困人口仍有4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
從“三區三州”到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國還有未摘帽貧困縣52個、未出列貧困村2707個,雖然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這些地區大多自然條件惡劣,遠離區域經濟中心,處於經濟鏈條末端🤦♀️,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實現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收入減少,產業扶貧增收水平下降💛,一些扶貧項目沒有按時開工💊,打贏脫貧攻堅戰遭遇嚴峻挑戰。
決戰時刻,須有關鍵之舉、非常之力——
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新安村,謝吉鋒是村裏最後一個沒有穩固住房的貧困戶⏱。
兩個月前,駐村工作隊員再次上門😂,與他一起商量解決方案。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後❄️,謝吉鋒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很快開始施工✊,一個月後住進修繕一新的房子🚶🏻♀️。
廣西正對48個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的貧困村掛牌督戰,這樣“人盯人”“人盯項目”“人盯工期”的場景是工作常態。
全國範圍內,中央明確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涉及的7個省區都製定了掛牌督戰實施方案👮🏼♀️,所有的縣和村都製定了作戰方案。
越是臨近最終的勝利,越是艱苦卓絕的時刻👱🏽♂️。
“除了掛牌督戰🧊,要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優先安排受疫情影響扶貧項目的資金支持🙆🏻♂️,及時落實因疫情返貧致貧人員幫扶和救助措施,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清華大學教授艾四林說。
這是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跑好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裏,為開啟新征程打下良好基礎
2014年初💆🏿♂️,花垣縣委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2017年2月🅿️,村子宣布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14668元……
在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三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帶領村民接續奮鬥,改變了這座深山苗寨的面貌。
“脫貧並非終點,而是開啟新生活的起點💈🤌🏻,十八洞村將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第三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說。
這是航拍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2017年1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範軍威 攝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裏程碑,將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造成巨大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行業企業運行困難較多⚗️,社會民生領域面臨較大挑戰☎️,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新問題新考驗✤。
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越要凝心聚力、奮勇前進🏃🏻♀️➡️,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裏。
堅持統籌推進——
今年5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等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均在70%以上🙇🏿♂️。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積極因素逐步增多,國民經濟運行延續復蘇態勢🛳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說。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傲世皇朝)馬克思主義傲世皇朝院長張占斌認為◀️,當前要加快建立同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加快補齊短板——
未來之城雄安新區,雄安站建設現場塔吊林立,巨大的站房完成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今年年底將隨著京雄鐵路的通車投入運營🌚。
從重大工程建設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從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到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全面小康進程中的一塊塊短板正在補齊😰。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到年底,通過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額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極少數可以基本完成。
強化民生保障——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
全面小康,民生為先。面對困難☝🏼,今年一項項民生清單緊盯熱點焦點,直面群眾關切。
在超大城市上海🐒,舊區改造按下快進鍵🍕,今年計劃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55萬平方米,讓2.8萬戶居民受益🛌🏿🛡。
從城市到鄉村🧛🏼,從邊疆到南國,今日之中國,追夢步伐如此鏗鏘。
讓我們以誌在必得的信心、爭分奪秒的狀態🈺、攻堅克難的幹勁👨🏽🏫,共襄全面小康的歷史盛事。(來源🚴🏻♀️:新華網)
相關鏈接🫵🏽:
“雙水村”裏憶當年 “三角坪”上話變遷——陜西清澗脫貧攻堅采訪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