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全民、優質均衡,必將對基礎教育質量和育人格局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建設教育強國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是更好滿足群眾對“上好學”的需要的必然選擇,是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根據《意見》部署,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把《意見》落到實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定能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不斷縮小教育的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意見》就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整體發展、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保障群體公平發展、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提高財政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針對城鎮擠、鄉村弱現象,《意見》提出“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再如,針對校際辦學質量差距問題,《意見》提出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製定校長和優秀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具體實施方案等。這些部署和安排在促進基本均衡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教育質量提升、內涵發展,從而讓適齡兒童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製、保障機製改革,把促進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環節。教育資源分布和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實現優質均衡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一項重大改革,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優先保障、堅持政府主責、堅持補齊短板、堅持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綜合改革,破解體製機製障礙,優化資源配置方式,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動態調整,才能不斷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群眾滿意度。
攻堅克難靠真抓,夢想成真唯實幹。在浙江,支援山區26縣和6個海島縣組建跨地區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被列入省級民生實事,全省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共體結對覆蓋率超過95%;在四川,“四川雲教”惠及民族地區、偏遠地區1600余所薄弱學校,43萬余名學生享受到省內優質教育資源……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必須強化省級統籌,充分發揮市級政府作用,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時間表明確,路線圖清晰,政策措施翔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周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