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儲能等成熱門賽道,多環節有待完善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從西北沙漠戈壁中的風光大基地,到東北的抽水蓄能電站,近期一批新能源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多地搶抓“風口”,產業布局出現新動向,氫能、儲能等萬億級賽道正在徐徐展開,不僅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為經濟增長註入動力。
一批重大項目火熱開建
三月,黃河岸邊不遠處的戈壁灘被“光伏海洋”加速覆蓋。
作為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項目去年底就實現了一期並網發電,前不久,其配套的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電站成功並網,成為目前國家能源集團規模最大的集中式電化學儲能電站。
當下,新能源已超過火電成為寧夏第一大電源。自2012年被確定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以來,寧夏風電、光伏裝機先後突破千萬千瓦。
在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一抹亮色。近期以來,大江南北,一批批重大項目密集開工,處處呈現一派火熱場景。
內蒙古庫布齊沙漠中北部新能源基地100萬千瓦先導工程“標準地”建設現場,轟隆隆的機械聲不絕於耳,上百輛工程車來回穿梭,加緊進行場地平整作業。該工程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項目規劃總投資超800億元,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
3月18日,遼寧大雅河、興城兩座抽水蓄能電站和55項重大電網工程集中開工,總投資338億元,預計可拉動社會投資超過700億元,提供各類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
此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玉門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前者是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項目,後者是國內首個大型地面廠房抽蓄項目,兩項工程總投資304億元,投產後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萬噸。
氫能儲能等成熱門賽道
新能源是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重大項目的火熱開建奏出發展提速的交響曲。
鞏固光伏等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發展氫能產業;積極推動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建設,有序推進第三批項目核準開工,發展儲能產業,大力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翻開近日發布的《關於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今年的產業發展脈絡、蘊含機遇躍然紙上。
多地也在搶抓風口加快布局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煤電”“新能源+儲能氫能”耦合發展成重要方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規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數十個省(市)和地區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或者行動計劃。
例如,根據日前發布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要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同時,統籌推動氫能製輸儲用全鏈條發展,到2025年,綠氫生產規模達到8萬噸/年,力爭建成10座日加氫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氫站。
可提升電力調節能力與保障能力的新型儲能也成為新能源發展重要支撐。今年初,寧夏電網側儲能並網容量率先在全國突破了百萬千瓦。“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6000萬千瓦,發電裝機占比預計將超過60%。我們正在引導儲能電站布局建設,統一調度保障儲能設施高效利用,保障新能源利用率目標達成及電力電量全時段平衡。”國家電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米寧說。
產業鏈多環節有待完善
按照規劃,到2030年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其中,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總規模達到4.55億千瓦,相當於20座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
與此相對應,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到2025年,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達到1.2億千瓦左右。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董事長宋海良表示,進入“十四五”,我國新型儲能從研發示範階段邁向快速商業化發展的初期。當前迫切需要在健全新型儲能政策體系、突破並形成核心技術體系、完善標準體系、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等環節加快集中攻關重大共性問題,盡快培育形成成熟的新型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與集成技術。
氫能產業發展潛力也在逐步釋放。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表示,保守估計,2050年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約10%,2060年占比將達15%,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建議,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數量,以示範運行提質降本;探索多元化氫源供給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綠氫發展;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氫能製、儲、運、加產業鏈發展;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