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科技倫理是開展各類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而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倫理的保駕護航。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提出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製,加強科技倫理治理製度保障,並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與此同時,要深入開展科技倫理教育和宣傳,包括重視科技倫理教育、推動科技倫理培訓機製化、抓好科技倫理宣傳。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都涉及科技倫理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帶來各類公共安全風險。在合理使用實驗動物、獲得科技活動參與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防止對不同社會群體的歧視和偏見、避免科技成果誤用濫用等方面,都需要加強監督和嚴格把關,確保科技倫理的各項規則得到貫徹落實。
當前科技倫理治理問題特別應該引起高度關註,但是很多科研人員並非不願意遵守科技倫理要求,而是缺乏基本的培訓和教育,導致其對科技倫理不了解和不知情。這使一些科研人員對科技倫理“不知者無畏”,“裸奔”式科研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也使科研人員在觸犯相關規定時後悔莫及。為此要加強科技倫理教育培訓,使科研人員知道哪些是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哪些是不能觸碰的“高壓線”,時刻緊繃科技倫理弦。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開設了學術道德和論文寫作規範方面的課程,並將其列為必修課,這對於強化學術規範和防範學術不端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科技倫理不僅限於學術道德和寫作規範,而是貫穿科技活動的全過程,特別是關乎科研人員如何處理其同實驗動物和科技活動參與者的關系。因此,應在學術規範類課程的基礎上增設科技倫理教育相關課程,盡可能將其設為基礎類必修課,使本專科生和研究生都能樹立正確的科技倫理觀,明確各類科技倫理要求。
發達國家科研院所在科研人員入職和開展科研活動前,均會要求參加科技倫理培訓環節並通過考核,否則不允許開展科技活動。與此同時,各類涉及動物和人的科技活動在開展前,都需要滿足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先決條件。這使科研人員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倫理的至關重要性,因此不敢越雷池一步。
過去我國對科技倫理的審查、治理和監督重視不夠,一些科研院所的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並沒有發揮應有的審查和監管作用。科技倫理往往被視為醫學和心理學等個別學科的特別要求,其他很多學科還沒有明確科技倫理的重要性。為此,要將科技倫理培訓製度化、機製化和常態化,將科技倫理治理強化為“長了牙齒的老虎”,使之成為科研人員入職和參與科研活動的基本條件與門檻。
科技倫理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但是我國科技倫理人才隊伍的規模和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尚未形成強有力的審查和監管隊伍,外行管內行的問題還很明顯。一些科研院所希望增強科技倫理治理工作,但是卻苦於無人可用的尷尬。這意味著要建立健全科技倫理人才培養機製,加快培養能夠勝任科技倫理工作的專業人才隊伍,使他們能夠在科技倫理治理領域發揮持久作用。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倫理問題也不斷變化。特別是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顛覆性科技帶來的科技倫理問題更加棘手、復雜和微妙,需要不定期及時組織培訓,更新科研人員的科技倫理知識結構,適應科技倫理的新要求。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對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成員開展培訓,使之對新興科技倫理問題心中有數,進一步做好科技倫理審查監督工作。
科技倫理不僅是科技人員需要遵循的規範和要求,也需要社會公眾的理解、關註和監督。這就要加大科普宣傳和互聯網辟謠,使公眾建立科學理性的科技倫理觀念,避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帶節奏”,並反過來影響科技倫理治理工作。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傲世皇朝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一篇:緊跟時代脈搏,上好“大思政課”
下一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註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