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這是我國首次舉辦冬奧會,北京也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成為展現新時代國家形象、發揮大國之治、提振發展信心的重要窗口和契機。通過這段無與倫比的“北京時間”,全世界再次驚嘆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如詩如畫的中國式浪漫,沉浸於美輪美奐的開幕式和閉幕式,感動於臺前幕後無私奉獻的工作和服務人員。這就是北京詮釋出來的奧林匹克精神給全世界帶來的震撼和感動。
我們看到賽場上實力與顏值並存的谷愛淩憑借出色的比賽表現斬獲2金1銀,我們看到蘇翊鳴成為冬奧會歷史上最年輕的單板大跳臺冠軍和首位贏得冬奧會單板滑雪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用1金1銀的優異成績送給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禮;我們看到三屆冬奧會老將武大靖獲得中國首金時的幾度哽咽、情難自已;我們還看到患有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36歲創造生命奇跡的肖恩·懷特,參加8屆奧運會的50歲德國速滑選手佩希施泰因……每一位運動員拼搏的身姿和頑強意誌都令人動容,他們所詮釋的冬奧精神遠不是一塊獎牌所能表現的。
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超乎預期。百度熱搜大數據顯示,北京冬奧會是史上最“熱”冬奧會,比上屆冬奧會高出5倍,80後是關註的主力,而00後的興趣高於90後。誠如世界青年大會秘書長伊迪歐拉·帕肖拉瑞所言,冬奧會是青年得以了解不同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國際活動和平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用什麽樣的精神食糧哺育成長,用什麽樣的理想價值引領成長,不僅關乎青少年個體發展,也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辦過之後就成了“寂靜山林”。冬奧會如此,冬奧精神就更不應該成為“寂靜山林”,而應成為中國人新的“精神營養劑”和“精神沃土”。如何深層、深度、深刻挖掘冬奧精神,提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為青少年恰逢其時地上好春季“開學第一課”,是契機,更是責任。
如何有效激活冬奧精神的育人元素,深度挖掘冬奧精神中寶貴的育人價值,把“拼搏精神”“中國自信”“開放包容”等冬奧精神印記牢牢鐫刻在廣大青少年的心中,不能簡單化、機械式、口號式,更不能搞形式、走過場,必須註重內容、講究方法,準確把握青少年的成長特征,正確處理專業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關系,善於運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與方法,讓冬奧精神走進青少年,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具體起來,引領正確的方向,根植文化的自信,鼓舞奮進的青春,讓青少年在新時代感悟到並真正實踐北京冬奧精神的奮進力量。
冬奧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內容。北京冬奧會的精彩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冬奧精神是中國人的奮進營養劑,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如何把這種偉大的精神力量轉化成青少年健康成長、奮力前進助推器的邏輯起點是“融入什麽”,也就是冬奧精神的主要內容、核心要義的問題。
雖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對冬奧精神有不同的解讀和認識,但以下三個方面一定要和青少年講深講好:一是要把新時代奧林匹克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體育精神講深講好,引導廣大青少年勇爭一流、不言放棄、奮勇拼搏。這是冬奧精神“看山是山”的第一層內涵,是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的“官方話”。二是要把冬奧會閃耀的中國元素、中國自信、中國精彩講深講好,切實增強廣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這是冬奧精神“看山不是山”的第二層內涵,是“北京話”的時代體現。三是要把冬奧會“更團結,向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講深講好,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用更開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態放眼世界、開創未來。這是冬奧精神“看山還是山”的第三層內涵,是放眼世界格局的磅礴大愛,是冬奧精神的“世界話”。冬奧精神三個方面的內涵,是認識冬奧精神、實踐冬奧的基礎,由淺入深、由小及大、由點到面,必須要和青少年講清楚。
冬奧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方法。冬奧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不能簡單做加法,而應註重“嫁接”“嵌入”與“融合”,實現潤物無聲。一是發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想的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通過集體備課、專題講授、數字化教學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將冬奧精神融入到思政課、專業課、基礎課、實踐課的教學活動中來,開展冬奧精神的宣傳、講解和科普,實現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推動協同育人。二是要切實發揮“第二課堂”的補充渠道作用。利用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陣地優勢,通過集中宣講、學習研討、團體輔導等多種形式,以學生樂於接受、活潑生動、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三是要切實發揮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渠道作用。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在他們高度活躍的微平臺和手機端等建設教育陣地,以優秀網絡文化作品等形式切入廣大青少年的業余生活,引導廣大青少年通過互聯網關註冬奧賽事、讀懂冬奧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作者系麗水傲世皇朝教師教育傲世皇朝黨委副書記)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一篇:推進教育信息化高教應發揮引領作用
下一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註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