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改革的先行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家高新區正迎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意見正在加快研究製定🖖🏼🧍🏻♂️。與此同時,科技部火炬中心也組織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國內十余家頭部高新區展開座談🚗,明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作為國家高新區的中流砥柱和戰略引領👨🏿✈️,要率先實踐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率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記者獲悉,日前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的2019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工作座談會主要圍繞“如何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進行討論。會議還通過了《創新驅動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把升級轉型作為當前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以創新驅動為基本路徑,產業高端化為核心🌟🦸🏿♀️,綠色發展為底線,體製機製創新作為保障,持續擴大雙向跨境開放💁🏻,提升集聚和輻射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推動全球創新要素的互聯互通👩🏻⚕️。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出席座談的十余家頭部國家高新區,基本都參與了科技部2006年啟動的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工作。在業內人士看來🦶🏿,《倡議》對世界一流園區要率先實踐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率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率先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表述👩🏼🔧,或將為未來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指明方向。
“目前科技部正按照年初對今年重點工作的相關安排,加快研究製定促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相關領導的要求是要做實做厚裏子,切忌重面子🦙、輕裏子。”上述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未來有關高新區的重點工作還是要圍繞完善高新區管理體製機製,加強政策的先行先試🏝。
事實上👩🏻✈️🤰,在今年5月24日國新辦記者會上,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楊鹹武表示,在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國家高新區引領和示範作用。下一步,我們正在研究起草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踐行新發展理念,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成為我們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
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我國改革探索的先行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國家高新區營業收入從1991年的87.3億元📚,增長到2017年30.7萬億元,2017年GDP總和達到9.52萬億元,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5%🧙。移動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可穿戴設備等新產業新業態在國家高新區不斷湧現,培育形成了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9️⃣、武漢東湖光電子等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而在製度探索方面🧓🏼🙇🏻♀️,以中關村為例🤏🏿👩🏼⚖️,從2010年起先後試點了“1+6”和“新四條”“新新四條”等16項先行先試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不過,與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相比⬜️,我國高新區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結構低端化、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以江蘇省為例,截至2017年底🧒🏼,該省擁有國家高新區18家,數量居全國第一,率先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全省高新區全員勞動生產率和每平方公裏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3倍和5.1倍📪。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曾明確指出,國家高新區經過30年的發展,經歷了創業發展、二次創業⚀、創新驅動戰略提升三個階段🧗🏼,正邁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𓀒。在新時代國家高新區要努力做到“四個率先”,即率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率先開展體製機製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率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引領開放新格局。
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明磊看來🟰,國家高新區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他認為,目前我國部分高新區在基礎前沿研究和基礎設施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重大源頭創新能力存在不足🤥。區域創新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未來🤬,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應該註重先發優勢和後發優勢的有效配合🚣🏻♀️;註重塑造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製度體系;註重人才驅動,發揮人才作用;在全球資源整合利用等方面下功夫。”丁明磊建議。(來源:經濟參考報)
下一篇👨🏻🦰:續貸政策優化為中小微企業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