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國轉軌高質量發展五大特征

作者:admin 時間:2018-06-05 23:03:00 點擊:7809

   繼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6.8%的增長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4月份經濟數據繼續顯示,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出生產需求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的良好發展態勢。

  近日,宏觀經濟研究人士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雖然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仍較突出,“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持續穩固,為全年經濟目標的實現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不管是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來觀察,還是從中長期來看,“下一階段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目前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我國經濟增長已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7%~6.9%這一區間,平穩增長特點進一步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即使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經濟運行不改穩中向好態勢。

  “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長還會保持在6.7%左右,工業生產會延續一季度回暖走勢,服務業增長7.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會長期穩定在5%左右。”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煥波更給出了明確預測並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呈現出來的新特征,表明當前經濟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未來需要進一步鞏固高質量發展基礎,壯大高質量發展動力。

貴黔高速鴨池河大橋橫跨貴陽、黔西兩岸,蔚為壯觀 秦剛攝

  特征一:經濟平穩性日趨增強

  張煥波表示,一季度6.8%的經濟增速有三大含義:一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預期目標是6.5%,而一季度6.8%的增速高於全年預期目標,實現了良好開局,為全年預期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連續11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進一步夯實了經濟穩中向好的格局。“經濟發展從2010年開始形成一個‘L’型的走勢,從2015到現在接近3年的時間穩定在這樣一個區間,對於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動能都是非常有利的。”張煥波說。

  三是6.8%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在他看來,6%以上的增速與發達國家之間至少有3%的速度差,“這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應保持的增長優勢。”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毛盛勇從更長遠的視角為《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剖析了中國經濟的平穩性:從1992年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中國經濟增速最高達到14.2%,最低時只有4%左右,經濟起伏較大。“過去的五年裏,經濟年平均增速為7.1%,經濟在6.7%~7.9%的區間運行,波動幅度大幅減小。而過去11個季度連續運行在6.7%~6.9%之間。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平穩性在增強。”

  毛盛勇進一步指出,“經濟在這樣的區間平穩運行,為我國推進各項改革提供了有利外部環境,也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脫貧攻堅、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提供了有利的時間窗口。”

  特征二:經濟韌性持續強化

  “中國經濟當前的運行態勢,是在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這也表明中國經濟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在增強,凸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毛盛勇尤其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強調,“中國經濟除了總量大之外,中國還有廣闊的市場,經濟自我循環能力非同一般。”

  張立群對此表示認同,“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的表現之一便是內需拉動作用增強,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需支撐。”張煥波則分別從生產端和需求端進一步指出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

  從生產端看,工業增勢相對穩定,服務業經濟增長貢獻繼續提高。而在服務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租賃商務服務業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比較快,產業發展新動能成長效果明顯。從需求端看,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民間投資活力增強。國內需求包括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起了關鍵性作用。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42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消費整體保持穩定的同時,消費升級勢頭明顯。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同比分別增長10.8%、15.1%和11.4%。

  不僅如此,在整體市場供需改善的大環境下,企業收入和政府收入自去年以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5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71.7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1~3月份加快3.4個百分點。這一增速是在去年以來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從利潤率來看,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24%,同比提高0.24個百分點。在減稅降費等政策作用下,企業成本持續下行,市場需求有所回暖。服務業利潤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財政部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月份同比增長12.9%,保持了較快增長。

  內需之外,受訪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還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已基本與美國持平。根據預測,今年年底有望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市場。

  其二,城鎮化仍然處於快速增長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新型城鎮化將不斷推動農村居民實現真正市民化,逐步開啟這部分蘊藏巨大潛力的消費市場。隨著製約消費升級的體製機製障礙不斷破除,國內將建立以新消費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其三,中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工業體系能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於進入到國際貿易中去。“健全的產業體系,也決定了中國供給體系的健全。隨著供給質量的提升,將助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助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毛盛勇說。

浙江臨海吉利汽車生產車間 殷博古攝

  特征三:就業形勢持續向好

  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也成為了我國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

  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2個百分點。我國就業呈現穩定向好、調查失業率下降的良好態勢。

  “在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的情況下,為什麽就業能夠持續向好?過去一直強調要‘保8’,為什麽現在6.5%左右就業就沒有問題?”毛盛勇為《瞭望》新聞周刊分析說,這是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中國經濟總量大,每年的經濟增量巨大,因而對就業的帶動力也巨大。2017年年底我國經濟規模已達82.7萬億元,僅增量就超過8萬億元。“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再加上每年的經濟增量越來越多,經濟增長創造的就業崗位也在增加。”毛盛勇說。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就業彈性的增加。近年來,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比重持續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提升。毛盛勇指出,“服務業是就業的蓄水池。服務業快速發展提升了經濟增長就業彈性。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吸納的就業量在擴張,就業現在對經濟增速的依賴性有所降低。”

  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持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比如對創業的支持,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扶持,對大學生就業的幫扶等,政策效果不斷積累和顯現。

  四是新動能加快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都創造了良好的就業空間。比如網絡購物的興起,帶來了新的就業模式和就業形態。

  總體上,張煥波為本刊記者分析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調查失業率目標是5.5%,目標上就比發達國家的失業率水平更低,而目前實際統計的結果比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還要好,就業水平處於一個非常好的階段。”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為本刊記者解讀說,調查失業率的發布為高質量發展確立了新的調控導向和決策新參考。“將城鎮調查失業率納入發展預期目標,使得宏觀調控的目標、體系更加完善。就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城鎮調查失業率的統計和發布,可以更好地引導各級政府在關註數量之外,更加關註結構。”

  特征四:新動能支撐作用明顯

  在中國經濟當前的運行態勢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主要表現是新動能成長加快,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從高技術製造業看,1~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1.9%,裝備製造業增長9.2%,都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的增速。現代服務業包括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都是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



  從新主體看,4月份新登記企業在去年較快增長基礎上再創新高,當月日均新登記的企業超過了2萬戶。

  從新消費業態看,電子商務包括移動支付等新業態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1~4月份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4%。

  從新產品看,1~4月份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了一倍多,達到113%,工業機器人增長超過30%。

  支撐中國結構調整的創新與人才保障更是為學者所註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2017年我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12%,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研發投入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7位。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1年就居世界首位,2017年達到了138.2萬件。通過《專利合作條約》的專利申請量達到4.9萬件,居世界第二。2017年,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連續9年穩居第二,論文被引用量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一個更為直觀的體現是,去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特征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不斷釋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成效繼續顯現。”這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4月份經濟數據時給出的評價。這一判斷體現在一系列數據的變化上。

  一是產能利用率提升。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二是微觀杠桿率下降。3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4%,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三是商品房庫存減少。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6687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6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0%;四是企業成本降低。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52元,同比減少0.21元;五是短板領域投資增加。1~4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5%、18.9%和10.8%,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3.5、11.9和3.8個百分點。

  張煥波為《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分析說,一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6.5%,不僅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同時也是2013年來最高的產能利用率水平。從大的工業分類來看,過半數的製造行業產能利用率接近79%~83%合理區間水平。“需要指出的是,通用設備製造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較快,在所有行業當中位於前列,說明新的產業動能正在形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十三五”發展的主線。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了八大重點任務之首。毛盛勇指出,中央已經明確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核心就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對於中國來說,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對內是要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對外則是培育競爭優勢,更深入地參與國際競爭。”

  積極應對新風險新挑戰

  采訪中,受訪專家也提醒,在全力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要註意宏觀經濟運行中的新風險和新挑戰。



  從國際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導致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中高端製造業國際競爭加劇,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國內看,企業融資成本短期難以下降,房地產價格上升壓力不容忽視,房地產調控依然要做到“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

  這其中,張立群認為,盡管杠桿率水平趨穩,但一些高風險的杠桿融資活動仍需高度警惕。特別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地方國企債務增長較快。還需註意的是,近年來流動性增量主要來自銀行表外業務,加強對表外業務各種融資渠道的監管,可能短期內會引起流動性增量一定程度減少。這些都表明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形勢。

  在著力應對各類挑戰的同時,受訪專家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需聚焦三大領域,持續推進經濟發展向著高質量方向邁進。

  首先,大力發展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實體經濟。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專家指出,針對這一現狀,要加快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關鍵技術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進而實現對核心技術的體系性、整體性突破。

  其次,在確保“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前提下,健康穩定地發展房地產市場。專家們表示,經濟發展不能依賴房地產,但房地產業背後龐大的產業鏈體系,牽動著建材、裝備等一系列下遊產業的發展。因此,推動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既是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有力保障。

  再者,以製度供給為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以去產能、去庫存為主,在堅持這些方向的同時,下一步要通過改革打破製度上的約束,使資源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優化的配置。“要根據社會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補齊製度短板,不斷完善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體製機製。”張立群最後說。(來源:《瞭望》2018年第23期  記者:王仁貴

傲世皇朝平台专业提供:傲世皇朝平台傲世皇朝傲世皇朝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傲世皇朝平台欢迎您。 傲世皇朝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