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政服務,人們往往聯想到“保姆”“保潔”“月嫂”等從業人員。在許多人看來,這些從業人員所從事的都不是什麽“正式工作”,而是隨叫隨到的臨時“雇傭人員”,其社會地位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也“低人一等,矮人三分”。而與此同時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社會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家庭、社區與這些“雇傭人員”發生了聯系。個別“工種”由於社會需求增長迅猛,薪酬待遇不斷飆升,有的“月嫂”月薪高達幾萬元就是很好的例證。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轉型重組、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中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崗位不斷湧現出來。家政服務業正是順應了時代需求才得以快速發展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家政服務業也由於缺乏專業品質,存在有效供給不足、行業發展不規範、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人們不禁要問,職業院校開展家政服務教育與培訓,是“不能也,非不為也”還是“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筆者從事職業教育40年,當然非常理解職業院校的苦衷:一些社會需求量大、薪酬相對優厚的專業由於傳統觀念、認識偏見等原因而招不到學生;相反,一些沒有就業競爭力甚至對口就業相對困難但聽起來較為“體面”的專業卻不愁沒有生源,有些甚至還出現招生火爆的情況。於是在職業教育領域就出現了“用人單位招聘難,職校生就業難”的“兩難態勢”。
破解“兩難態勢”,走出“兩難困境”,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培養包括家政服務人員在內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近日,有關部委召開了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部際聯席會議。據悉,今年以來,家政服務業培訓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今年有72所高職院校新設家政相關專業,本科和中職家政相關專業招生較去年大幅提升,多層次家政教育培訓體系已初步建立。
筆者認為,辦好家政服務業,職業教育應大有作為。家政服務業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專業人員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對孕產婦、嬰幼兒、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的照護以及保潔、烹飪等有償服務,滿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務行業。不可否認,家政服務目前雖然“遍地開花”,但作為專業來辦仍缺乏吸引力,即所謂“叫好不賣座”。但社會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朗,家政服務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家政服務正在由個體化、業余化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因此,職業院校應該有前瞻意識,搶先一步,贏得“先手”,等到家政服務專業人員成為“搶手”人才時,才醒過神來申辦專業或舉辦培訓必然“為時晚矣”。
家政服務與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不同,職業院校對已有的業態和從業人員不能視而不見“閉門造車”,要按照國家“提質擴容”的要求,一方面舉辦不同層次的家政專業學歷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對現有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高職院校還可以借助擴招東風,面向現有從業人員開展學歷教育。市場有需求,就必然會有資源配置和供給。家政服務業有如此強烈的社會需求,無論現有職業院校辦與不辦,都會有專門的教育或培訓機構應運而生,所不同的只不過是由誰來“唱主角”罷了——這是職業院校應清醒認識到的。
作者:劉景忠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5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