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職業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匠心”工程。因此,要努力把職業教育打造成“名優土特產品”。
辦好工匠傲世皇朝,培育“名”師高徒。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培養出一支高技能水平的教師隊伍。常山縣成立工匠傲世皇朝,設立“工匠日”,組建技能大師工作室,把工匠從企業請入校園,以此厚植工匠文化,培養職校師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與此同時,學校要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加大優秀師資引培力度,科學執行教師輪訓與實踐機製,努力打造中職名師隊伍。要聚焦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製,把立德樹人融入“做中學、學中做”的育人全過程,促進學生專業技能與道德素養均衡提升,讓每個職校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創新教學模式,打造“優”質教育。優質的職業教育,往往是以實踐、實訓為主,通過工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到企業真實工作崗位上進行實踐培養,獲得相關的工作經驗和職業技能。職業學校要積極借鑒國內外的經驗,突出“以人為本”“能力本位”理念,創新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主導的職教新模式,讓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更貼近生產實際。要深化現代學徒製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生產實踐優勢和職校教師的理論研究特長,構建企業技術骨幹、教師和學生間的“雙師雙徒製”關系,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相結合,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
對接市場需求,服務本“土”發展。職業教育根植地方經濟,直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既可以為縣域工業發展培養和輸送大批技術工人,又可以為各行各業培養和輸送服務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順應市場需求,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求職就業時更有底氣。要按照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思路,聚焦產業轉型、動能轉換需求,聚焦群眾創業就業和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在對就業市場深度分析的基礎上,推動專業精準對接產業,課程精準對接崗位,讓學生所學的技能在工作崗位上得到充分的應用和發展。要加快健全面向廣大群眾的招生機製和教育培訓體系,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服務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靈活設置專業,傳承“特”色技藝。職業教育的興起,改變了師傅帶徒弟的傳統培養模式,廣泛取代了手工藝的口耳相授和技藝傳承。職業教育的發展,必然要承擔起傳承傳統技藝的職責使命。要著眼本地傳統特色技藝,靈活設置特色專業,促進技藝傳承與現代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具有影響力的工匠和大師。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特色專業,在開拓與進取中壯大特色產業。要大力聘請企業高端技術人才、行業頂尖名師團隊、民間工藝大師擔任授課教師,留住手藝、傳承匠心,真正讓學生掌握高端實用技藝,讓優秀傳統技藝繼承發揚下去。
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職業學校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職業教育脫離了企業就偏離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企業脫離了職業教育就失去了獲得所需人才的先機。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學校和企業要做好“三個共”的文章:共組師資隊伍,探索職業學校師資引進製度,鼓勵職業學校以合約製形式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鼓勵職校教師提升技能,在當好教師的同時,成為企業的培訓師、工程師;共搭教育平臺,要鼓勵企業參與學生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企業,高水平打造一批“廠中校”實訓實習基地;共促事業發展,學校和企業要增強合作意識,健全合作機製,提升合作層次,在招生、就業、實習、教學、研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推進學校和企業的事業共同向前邁進。
堅持開放辦學,打響職教“品”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經濟社會聯系最為密切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強的市場屬性。要深化對職業教育辦學路徑的認識,打破傳統的辦學思維,從註重“辦”職業教育向“管理與服務”過渡,為職業教育發展凝聚各方資源和力量。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鼓勵支持企業參與辦學,和其他高校建立合作辦學模式,構建以“高職+中職+社會培訓機構”為主的職業培訓教育聯盟,推進統籌管理、聯動提升、規範發展。要始終堅持“開門辦學”理念,建立公開透明規範的民辦職業教育準入、審批製度,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製、混合所有製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同時,要把黨建統領貫穿職業教育發展的全過程,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最優環境。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葉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