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學生在新疆托普魯克鄉中心小學給學生上課。 資料圖片
中國的地理中心,藏、回、漢族文化交匯的古城蘭州,有一所經歷了百十年辦學歷史的高等師範學府——西北師範大學,這是一所在變法維新的思潮中誕生,經歷了抗日烽火的洗禮,在祖國的大西北進行了又一次艱苦卓絕的創業,與中國師範教育的發展血脈相通的高等學府。
作為一所“老牌”師範院校,在面對國際國內社會與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時,西北師大始終與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同頻共振。近年來,學校堅守初心、高擎師範教育大旗,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特色優勢,在西部地區率先提出了“新師範”教育創新行動計劃,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助力教師教育質量升級,引領教師教育事業發展。
堅守初心
80年前,一位教育家帶領一群教育人輾轉陜西城固來到蘭州,在黃河岸邊紮下了根。在這裏,一代又一代學貫中西、知行合一的賢者良師深耕夢想,為教育事業播灑希望;從這裏,10多萬學子奔赴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省區的基層教育一線,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
“本校是特殊的學校,與其他大學不同,其目標有二:一是培植優良師資,特別是中等學校師資;二是研究高深學術,特別是教育學術。”親手締造了國立西北師範傲世皇朝的教育家李蒸,建校時就為這所師範類院校的發展“定”了方向。因此,西北師大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她的“師範”屬性。
曾任西北師範大學校長,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著名教育學家李秉德先生對教育專註了70年,畢生致力於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在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小學語文教育等學科領域頗有建樹,堪稱開拓者和奠基人。
2016年7月,在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的平臺上,西北師大教授張筱蘭主講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正式上線。截至目前已“圈粉”13萬余人,取得了高通過率的優異成績。此課被認定為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也是甘肅省唯一通過此項認定的課程。
……
他們站在時代的前沿,用先進的教育理念、進步的教育思想,使師範教育事業薪火相傳。
正是這種“基因”的代代相傳,也正是這種初心不改的責任與擔當,今日的西北師大,經過百十年來的精心打磨,已經擁有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管理、服務水平科學有效的教育師資隊伍。
在整個辦學歷程中,西北師大始終把培養卓越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經過不斷實踐,探索出由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育技能培訓體系、教育實習實踐體系等組成的新型教師教育體系,構建了集“培養、研究、實驗、示範”為一體的教育辦學模式,開辟甘肅乃至整個西部高等師範教育的先河。
綜合探索
“我們必須抓住歷史機遇,擔負起師範大學的教育使命,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努力開創師範教育發展的新局面。”西北師大校長劉仲奎說。
這一次,西北師大又站在師範教育的前沿,擔起了新時代的責任和使命。2018年,學校提出了“新師範”教育創新行動計劃,以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為抓手,適應教師教育發展需求,立足於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勇於創新教學、善於綜合育人、適應和引領基礎教育改革、具有未來教育家潛質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卓越教師。
抓住教師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西北師大在每個師範專業傲世皇朝設立中學名師工作室,選聘120名中學特級教師、骨幹教師進入學校外聘教師庫,深度參與師範生培養工作。不斷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通過組織集中培訓、校本教研、見習觀摩等,提高教師教育師資的專業化水平,引導推動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開展基礎教育研究。
“要讓通識教育進一步向厚基礎、寬口徑的方向發展。”西北師大STEAM創新教育工坊課程負責人擺玉龍教授說。2017年6月,西北師大成立了STEAM創新教育工坊,打破學科界限,建立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滿足各專業學生實現通識教育的需求。
2019年,6個專業60名學生進入“本碩一體化”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項目。
“新師範”不僅僅體現在“內容”上,更體現在“過程”中。平均每20個實習生就有1個教育實踐基地,將見習、實習、研習科學融入師範生培養全過程。
……
建立師德養成教育“新平臺”,創設現代師範教育教學“新課堂”,豐富和提升實踐教學“新內涵”,構建協同培養“新格局”,推動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新發展”,對標卓越教師培養“新標準”,探索師範專業錄取“新模式”,創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技術師資培養“新工坊”,拓展教師終身學習“新路徑”。西北師大這些具有“特色”的舉措為“新師範”註入了活力,通過多重探索,逐步建立了師資培訓、教學模式、實施評價的全面體系,讓其成為引領師範教育的“新規”。
同時,適應教育發展需求,分類推進卓越中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培養改革。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反思型卓越中學教師;探索本科和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整體設計、有機銜接的研究型教師培養模式;培養幼兒為本、擅長保教的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富有愛心、具有復合型知識技能的特教教師。做好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的一體化設計,使職後教師培訓反哺職前師範生培養。
對於師範類高校而言,還有一個“主業”就是做好師範專業課程的改革。為滿足基礎教育對高水平師資的需求,西北師大積極整合教師教育優勢資源,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建設。
“聽他的這個課真是一種享受,內容體系完整科學,案例鮮活豐富,你會覺得語文教學很美好。”文傲世皇朝大二學生董恩龍對教育傲世皇朝靳健教授主講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設計”由衷地熱愛,該課於2017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像這樣的國家級精品課程,西北師大還有楊改學的“教育傳播學”、郭紹青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呂世虎的“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等等。積極推進教師教育在線混合式課程改革、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西北師大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對西部地區的教師教育發展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探索教師教育發展的“頭雁效應”。
厚植情懷
“站在講臺上,你才能真切感受到當老師的那份神聖。”在阿克蘇實習支教的大四學生周思媛更加篤定自己的夢想。
“支教期間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情書’,一個叫迪麗熱巴的女孩子寫信告訴我,她非常喜歡生物這門學科,因為她長大後想做一名醫生。我回信告訴她每一個夢想都是偉大的,只要肯為之努力。她幾乎是哭著對我說,她沒有想到我真的會給她回信。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本以為我是來陪伴著孩子們長大,其實我在和他們共同成長啊!”第20批赴新疆阿克蘇實習支教學生馮雪婷對那段寶貴的經歷記憶猶新。
這些故事令人動容。西師學子義無反顧選擇去“支教”,這些“從教”情懷源於一場“約定”。
2008年,西北師範大學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簽署校地合作協議,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緩解新疆基層中小學教師短缺問題。
十多年來,共有3800多名學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業。西北師大每年派出兩批優秀師範生赴疆,以聯合編隊的形式在阿克蘇支教,先後共有22批4339名學子“接力”這場“支教的馬拉松”,把優質教育的種子撒播在了新疆阿克蘇這片熱土上。他們秉承著先師們的“西遷精神”,把優質的師範教育再向西推進了1000多公裏,把優質的教師培訓也向西推進了1000多公裏。
西北師大這一具有時代情懷的舉措,不僅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質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也讓奉獻教育、服務社會成為師範生師德教育的第一粒紐扣,築牢了學生們的“從師”信念。“我們培養的老師不僅下得去、留得住,而且用得上、幹得好。”西北師大黨委書記張俊宗說。
“從學生到老師,再到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的獲得者,我還得感念母校,我是在西北師大搭建的平臺上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成縣四中教師曹永安由衷感嘆。
三年前從西北師大畢業的他,如今駕馭課堂遊刃有余,承擔著高中地理教學任務,並獲得2018年成縣優質課競賽高中地理組一等獎,已成“教學能手”的曹永安甚是認同當年學校開展的“六大模塊”教學能力的提升訓練。
這所被譽為培養西北教育人才“搖籃”的大學,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教育師資。先後培養了10多萬名合格教師和中小學校長、2000余名教育碩士。在甘肅省86個縣市區的示範中學中60%以上的骨幹教師、80%以上的特級教師都畢業於這裏。在甘肅最偏遠的山區、最貧困的鄉村,甚至在西北五省區和西藏地區最高寒、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無數西師人自覺地將自己的使命與這片貧瘠的土地聯系在一起,弘揚教化,傳播薪火,為服務基礎教育、農村教育、民族教育奉獻著年華。
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西北師大讓教師教育的成果惠及祖國大地,抽象的概念變為一個個帶有溫度的人生選擇,閃爍在個體融入時代主流的協奏曲中。這所百年老校,是當之無愧的人民教師“搖籃”,是絲綢之路上一座照亮人們心靈的燈塔,指引著教師教育前行的方向。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