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兩會期間🤘🏽🤹♀️,尊師重教再次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建立綠色通道、教師禮遇製度等
“一個不尊重教師職業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不維護教師尊嚴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誌勇看來,重塑師道尊嚴🏦,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張誌勇認為🏌🏿♀️,在全社會確立教師優先的思想,有利於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教師職業🥉。
為此,張誌勇建議,建立人民教師生活出行學習“綠色通道”製度🖕:在全社會倡導教師優先的思想,教師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時,給予優先通行的禮遇,建立教師參觀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觀看各種文藝演出、電影,以及旅遊景點門票免費或優惠製度0️⃣。
與張誌勇觀點不謀而合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廳廳長朱世宏。朱世宏建議🚵🏽♂️,探索公共場所對教師實行優待等方式✡️,如在醫院、機場、車站等開辟“教師窗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教師禮遇製度🥩🧨,意義大於所得。”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看來🤸🏻♀️,談這些具體禮遇措施並不是在討論教師能獲得多少實惠,而是充分肯定和考慮設立的象征意義,這樣更能促進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
調研中🌍,朱世宏還發現,邊遠貧困地區一線教師,因病致貧的比較多🙌🏽,希望能夠有相關的措施或者保險對他們進行幫助。他建議,建立鄉村教師、優秀教師療休養製度,“重點是要向符合條件的專家✡️、一線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傾斜⛄️。”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提出,國家正式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特殊的法律地位後,應該相應地配套推出特殊公務員製度👶🏿,或者說推出教育公務員製🦸🏿♂️。“特殊公務員或者是教育公務員製度實際上在國外也不少見,像法國6️⃣🧑🏼🔧、德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的教師就是教育公務員🧑⚖️,或者說特殊公務員🥕🦸🏽♀️。”
增強獲得感要因地製宜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學校有一位即將退休的教師,一輩子都在鄉村裏默默教書👨🏻🔬,從沒向學校提過特殊要求🕟,臨退休他提出一個願望,說想去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門。
“如果建立了教師療休養製度,這個問題就可以皆大歡喜地解決Ⓜ️。”王懷軍說,因此🤳🏼,在增強教師獲得感時,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要著眼於解決教師實際困難➜,例如教師待遇、津補貼等;二是要向鄉村教師等弱勢群體傾斜。
“對教師群體獲得感的關註,體現了全社會尊師重教的向好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長劉秀雲表示🚶🏻♂️,提高教師待遇仍然是迫切需要推進的工作💼,這也是教師最能感受到獲得感的地方。待遇的提高除了普遍性的提高,更應該註意差異性的問題👨💼,以待遇引領教師成長,以待遇評價教師成就🤚🏿。
劉秀雲說,解決獲得感的問題,必須切實落實教師待遇不低於公務員政策🚵🏿。“有兩個備受教師關註的問題亟須解決。一是教齡津貼標準🗜,這項政策製定於1986年,沿用至今📟。二是教師和公務員去世時,撫恤金標準存在差異👨🦼➡️。
“不能一刀切,要因地製宜。”張憲省表示,教師群體很大👲,各個階段教師訴求點不同,例如高校教師可能更希望減輕教學科研壓力🎲、解決精神負擔的問題🤸🏻♂️。所以👩🏿🎓,增強獲得感要註意不同教師群體的差異,因人群而定、因地區而定,按照分門別類🧔🏼、先易後難的原則來審慎推進。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誌豪表示,在製定享受療休養製度等照顧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界定標準,例如教師的從教年限、弱勢群體、榮譽獎勵等🤷🏼🚖,要讓大多數人能夠心服口服🫛,不能搞一刀切。
此外,張憲省還提醒說,“公共資源畢竟有限,應統籌考慮其他需照顧人群,例如軍人🚴🏼♂️、老年人、殘疾人、醫生等。”
內外兼修收獲真正“禮贊”
“不尊重教師職業,是不尊重知識和文化的表現,是對教育內在價值的否定。”全國人大代表6️⃣、河南省安陽市教育局局長黃艷說🏊🏽♂️。
在黃艷看來,他人的尊重是個人品德的副產品🥕,一個行業受尊重的程度是行業整體職業規範、職業水平的副產品🫸。“我們提倡全社會尊重教師職業🧗🏼♂️,不能忽略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師風師德水平的提升”👱🏼♀️。
“教師職業的獲得感,包括職業尊嚴和職業成長的獲得感。”劉秀雲說🍯,教師的成長與他們的專業發展密不可分。
劉秀雲表示🍝,現行中小學正高級職稱評定標準過高,使得很多教師三四十歲評上高級職稱後再無他求。“沒有發展後勁的人生又何談獲得🤷?”劉秀雲建議,必須進一步改革職稱評聘製度🟫,讓“有為者有位”☝🏼👨🦯➡️。
同時,劉秀雲表示,教師群體也要自尊自愛,加強師德修養⛹🏻♂️,以贏得學生和家長真心的“禮贊”。
張誌勇建議,盡快設立“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建立國家級教師表彰獎勵製度、設立“國家教師獎”,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社會聲望。
“我認為,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感更應從改善教育生態的基礎做起🏌🏿♀️。”黃艷表示🍃,在“唯分數論”觀念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的當下,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學術能力提升的可能受到限製,這也侵蝕著教師的職業態度🏊🏽♀️,教育應有的溫暖和詩性消失了。(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1日第3版 版名:奮進·新聞 作者🧝🏽♀️:本報記者 禹躍昆 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