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勞動教育的本體價值和實施途徑

作者:lanke 時間:2020-09-08 11:51:02 點擊:14350

[摘 要]勞動教育可以增智、樹德、強體、育美。勞動教育既是教育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征、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製宜,使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完美融合,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本體價值;綜合施策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製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製機製,註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件對於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勞動及勞動教育的本體價值

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高等教育現代化進行戰略設計和安排。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養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統一的發展,也包括人的才能、誌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勞動和勞動教育對於教育來說具有本體、本來、本原的意義和價值。勞動可以增智,勞動可以樹德,勞動可以強體,勞動可以育美。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沒有勞動,沒有勞動教育,其他教育都無從談起。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勞動或者說勞動教育是理解人類歷史、解釋現代社會、把握未來世界的基本方式和總鎖鑰。

勞動是人類文明的“太陽”。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只要社會還沒有圍繞著勞動這個太陽旋轉,它就絕不可能達到均衡”,“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顯然,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視野中,勞動是社會關系的“太陽”、核心、軸心、本源。這是因為,第一,勞動是馬克思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發現的基石。馬克思用勞動這把鑰匙打開了人類社會奧秘的大門,創立了唯物史觀;馬克思以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為前提,厘清了勞動和勞動力的界限,揭開了剩余價值的秘密。所以,勞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進而在整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造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以至於可以說,沒有科學的勞動理論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第二,勞動是人之為人,也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按照唯物史觀的邏輯,勞動決定了人類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轉變,勞動是人類歷史的第一推動力。馬克思直言,勞動不用說停止一年,就是停止幾個星期或幾天,人類社會就難以存在了!勞動之所以具有這種根本的解釋力,核心就在於勞動是人類改天換地的物質力量。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從我國五千多年的血脈基因和文化圖騰考察,勞動是一種歸屬和認同;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創客”時代的文化氛圍考慮,勞動是人生出彩的點睛之筆和奮發圖強的創造源泉;從“奮鬥才是幸福”的人生哲學考量,勞動意味著一種責任和擔當;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思量,勞動是不可遮蔽的人類精神文化之美。勞動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普遍的精神圖騰,成為中國人心靈世界的精神標識,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文化符號,最根本上是由勞動的“軸心”地位決定的。

勞動是社會演進的真正“血脈”。一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文明演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族人民的勞動史。“華夏國之魂魄兮,古今民之肝膽。”從刀耕火種、專事稼穡的農耕時代,到機器生產、商業興盛的工業文明,再到如今網絡發達、互聯互通的數字時代,自強不息、追逐夢想的精神,勤勞苦幹、辛勤勞動的品格亙古未變、一脈相承,甚至已成為興國之魂、民族氣質。古代愚公、李冰、魯班及其“工匠精神”,近代王進喜、孟泰、鄧稼先和他們展現出的無私情懷,當下郭明義、王繼才和其弘揚的大愛精神,都是中國人靈魂深處的精神雕塑,那永恒不朽的文化之美,恰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折射——勤勞堅韌,崇尚勞動。

勞動教育是教育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勞動教育既是教育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是政治立場、政治感情、政治認同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模範、勞動成果、勞動精神的態度,從根本上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和一個政黨的性質狀況。恩格斯曾經指出:“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成財富,但是勞動還遠不止如此。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和存在方式,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

加強勞動教育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圍繞勞動、勞動者、勞動模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等進行深刻闡述。這些重要論述既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又創造性地勾勒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路徑。“實幹興邦”的勞動實踐觀、“崇尚勞動”的勞動價值觀、“熱愛勞動”的勞動教育觀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勞動、倡導勞動、保護勞動,是社會主義先進性、優越性的顯著標誌和前提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模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的立場和態度,不是一般的經濟問題、倫理問題、社會問題,而是十分嚴肅的政治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勞動,是共產黨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徑,是共產黨人保持政治肌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產黨人發揚優良作風、自覺抵禦‘四風’的重要保障。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弘揚勞動精神,增強同勞動人民的感情,帶頭在各自崗位上勤奮工作、踏實勞動。”顯然,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

加強勞動教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馬克思曾經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教育是在特定生產關系下產生的,不同的社會歷史和社會製度,決定著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針、教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方向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就決定了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須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包括正確的事業觀、審美觀、勞動觀。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具有更基礎、更基本、更“原初”的意義和價值。如果說德育側重解決人生觀問題,智育側重解決心智開發問題,體育側重解決身心健康問題,美育側重解決陶冶情操問題,那麽勞育則側重解決勞動感情、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問題。在“五育”中,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具有綜合育人價值。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顯著優勢,是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本質要求。

加強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的關鍵在於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有利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針對性、實效性。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教育環節中嵌入勞動元素,對於學生樹立辛勤勞動觀念、磨煉勞動意誌、感受勞動精神、提升勞動自覺,感悟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實施勞動教育的路徑選擇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本質要求。實施勞動教育,關鍵在於把握規律、體現時代性、富於創造性,重點在於科學謀劃、優化協調、精準高效、紮實推進。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必須把握育人導向,堅持黨的領導,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勞動教育;必須遵循規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進行勞動教育;必須體現時代特征,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趨勢,針對勞動新形態、科技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實施勞動教育;必須強化綜合實施,拓展勞動教育途徑,整合各方面資源落實勞動教育;必須因地製宜,結合自然、經濟、文化等條件開展勞動教育。

推進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高校要在“三全育人”中實現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協調、相銜接,特別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個主渠道、主陣地,讓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現鑄魂育人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學理層面研究和闡釋新時代勞模精神,邀請全國著名勞動模範進課堂講勞動、講勞動模範、講勞模精神,讓受教育者了解勞動、勞模、勞模精神,從而尊敬勞動、尊重勞模、弘揚勞模精神。

推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嚴格講,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過程和目標具有內在統一性。高校要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校專業教育課程要自覺強化勞動育人導向,自覺融入勞動要素,構建具有本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價值體系。同時,要加強勞動知識傳授和勞動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推進勞動教育與實習實踐相結合。高校要註意統籌校內和校外資源、課堂和實踐教學,引導受教育者在實習、實訓、考察、調研中走進生產勞動一線,走進企業、社區、鄉村,同廣大普通勞動者交往、交流、交心,增進與普通勞動者的感情,拓展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養成勞動自覺,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平凡的勞動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從而為走入社會作好職業和思想準備。

推進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體現了新時代對勞動的新要求,是勞動教育需要追求的重要目標。高校要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應用,幫助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要加強體製機製建設,完善“雙創”教育體系,拓展“雙創”教育空間,使“雙創”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平臺。

推進勞動教育與誌願服務相結合。在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中融入勞動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感受勞動樂趣、享受勞動收獲,這是勞動教育的最高境界。高校可通過工學結合、勤工助學、勞動體驗等途徑,培養學生勞動情懷、勞動意識和奉獻精神。

總之,高校要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精心謀劃、科學設計、合理安排,進一步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主旋律,旗幟鮮明地反對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的錯誤觀念,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切實擔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任務,以時不我待、不負韶華的精神狀態,落實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田鵬穎,單位:東北大學】

原載2020年第15/16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傲世皇朝平台专业提供:傲世皇朝平台傲世皇朝傲世皇朝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傲世皇朝平台欢迎您。 傲世皇朝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