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後繼有人,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花了很大力氣,取得了明顯成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傲世皇朝的普遍設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明確的學科平臺和依托機構。同時也應看到,一些困擾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痼疾依然存在。就高校內部而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難以引起“網生代”學生的興趣,思政課教師自身綜合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各部門統籌聯動機製還沒有理順,導致各自為戰;就外部因素而言,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多元,新媒體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導致信息渠道從單一到多樣。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對拓展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指明了方向。面對挑戰,只有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充分利用新機遇,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規定和要求,具有高效、系統的優勢。因此,課堂教學依然是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當前面對新時代的條件變化,面對新一代教育對象,必須改進和加強課堂教學。首先,要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上下功夫,課堂內容要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和期待,讓“水課”變“金課”,才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變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其次,要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而應是所有學科老師的共同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因此,要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
在哲學社會科學大系統中突顯真理性和科學性。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真學、真信、真行,必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思政教育學科和教材自身建設的成效,而且與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出的明確指示。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系統中突顯其真理性和科學性,才能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當然這一體系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為此,需要創新學術話語體系,編寫新的教材體系。
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青年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校園生活不只局限於課堂學習,面對的也不只是任課老師,他們還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接觸到各個部門的人員。因此,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更加註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的要求,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突顯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
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工作活起來。當代大學生成長於網絡信息時代,熱衷於網絡社交。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被學生接受,也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
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個理論問題,更是個實踐問題。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如何,最終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要想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需要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青年學生:“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裏,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建立健全學雷鋒誌願服務製度;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育人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傲世皇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劉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