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世界舞臺 ——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述評·對外開放篇

作者:admin 時間:2018-12-12 14:07:06 點擊:6323

“當我們到達紐約機場時,數十家媒體記者把我們團團圍住,在耀眼的閃光燈下,我們宣讀了簡短聲明:我們為學習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也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清晰記得,1978年12月27日,作為中國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學人員之一,他開始異鄉求學,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40年前的6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作出關於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拉開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序幕。

40年,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發生巨變。從出國留學到中外合作辦學,從人文交流到“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教育對外開放從單向需求轉向合作共融,由單一樣態變為多元發展,從追隨者成長為引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步入了以提質增效為基本特征的歷史時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局面。2015年12月9日,在審議通過《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升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四十不惑,教育對外開放有了新目標,中國教育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邁進。

留學40年與時代發展同行

中國的留學史可追溯到一個半世紀以前,容閎帶領120名幼童留美。五四運動時期,留美、留法、留蘇浪潮興起。1978年的增派留學生可謂拉開了第三次留學潮的序幕,其意義深遠、影響巨大,遠非前兩次所能比擬。

1978年6月23日,在聽取時任清華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劉達的工作匯報時,鄧小平指出,“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審時度勢,一語破冰。這次的指示具有前瞻性和劃時代意義,不僅意味著國內10年封閉局面的結束,也成為中國日後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風向標。

首批留學生抵達後不久,鄧小平偕夫人卓琳訪美。在美方為卓琳舉辦的招待會上,卓琳對留學人員說:“努力學習,學成回國,報效祖國。”

將個人前途融入國家發展,是那一代人的使命。站在留學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當下,當初那份想要走出去的遙不可及、走出去的彌足珍貴及所承載的豐富厚重或許已難以準確觸及,但打開一扇窗、讓人“睜眼看世界”,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願望卻綿延至今。

40年,留學生群體可謂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也是重要親歷者。40年,隨著國力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留學規模從涓涓細流擴展為廣闊汪洋。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首破60萬大關,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接近520萬人。從最初的52人,到如今的520萬人,10萬倍級的增量不僅意味著留學規模的幾何級數增長,更映照著留學政策的變遷和留學理念的變革。

公派留學政策在不斷完善。1996年,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標誌著國家公派留學走上法治化軌道。2007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啟動,從初期的每年選派5000名左右研究生,到之後選派範圍和數量進一步擴大,高質量留學人才實現批量化培養。

自費留學隊伍蓬勃發展。1981年,自費出國留學政策放開。1985年,國家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為出國留學人員破除了一道門檻。此後的1993年,“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方針被寫入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文件,給了出國留學人員更廣闊的空間。

政策與民意的完美契合,帶來的是外語學習的熱情高漲,托福、GRE考試報名排起長龍,“洋插隊”一度成了流行語。這背後,是普通民眾“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小目標”得以實現,是改革開放大潮中一個個弄潮兒的活力被釋放,夢想被激活。

留學,從精英逐步走向大眾。

2017年,出國留學人員中,自費留學已達到54.13萬人,占出國留學總人數的近九成。以公派留學為引領,自費留學為主體的留學工作格局繼續保持。

國力的提升不僅能讓更多人有條件、有自信走出去,也吸引著更多外國留學生前來。

48.92萬人,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就讀於全國935所高等院校,是2017年來華留學生的相關數據,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來華留學生只有1200名左右。

近年來,隨著打造“留學中國”品牌目標的提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開展,來華留學生生源結構日趨優化、學歷生比例不斷走高、學科分布更加合理。

國力的提升還吸引著更多留學人員學成歸來。從放棄國外優越條件的“科研瘋子”、大地之子黃大年,到相約合肥科學島的哈佛七博士,再到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更是形成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歸潮”,逾八成留學人員選擇學成歸國,人數超過231萬,學成歸國者占改革開放後回國總人數的七成。

“我很喜歡‘潮’這個概念,有‘潮’就有動力,有‘潮’就有風景。”傲世皇朝平台部長陳寶生如是說。

“歸國潮”背後,是數年來“春暉計劃”“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一系列政策的磁力,是國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是既能填飽中國胃又能豐盈報國心的魅力。

40年前,開闊眼界、學成歸國、追趕世界是首批留學人員的心願;40年後,時代巨變,留學歸國不僅能“得其大”,還可以“兼其小”,對於出國留學,人們的心態也更理性、更開放。

“請進來”與“走出去”並重

“改革開放以來這40年,我們的教育就是在不斷擴大開放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走向世界的。我們的方針歷來是‘請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學習借鑒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紮根中國大地,辦中國特色的教育。”今年兩會期間,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外合作辦學的提問時,陳寶生這樣說。

這讓人想到35年前鄧小平提出的教育“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未來是前行的方向,現代化是教育發展的目標,而面向世界則是走向現代化的坐標。

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凸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對教育的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走出去留學,加強國際教育間的合作和交流成為必然。

在此背景下,2003年,《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應運而生,讓中外合作辦學有規可循。2004年,國務院印發《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全方位、高層次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確立了5年內教育對外開放的思路、策略和舉措。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思路,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中國教育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

一系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相繼誕生:2004年,寧波諾丁漢大學的開辦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2012年8月,上海紐約大學正式掛牌成立;2016年10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獲批正式成立;2017年9月,國內首個旅遊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傲世皇朝在海口揭牌……

中外合作辦學,既豐富了我國教育供給,實現了學生在家門口享受世界頂尖優質教育資源的便利,也能讓中國教育與世界深度共融,取長補短,加速現代化的腳步。

截至今年6月,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有2342個,其中本科以上機構和項目共1090個。我國已與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與46個重要國際組織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先後與4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與俄羅斯、美國、英國、歐盟等建立起8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

與世界看齊的過程中,一些進步已然呈現。在幾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中國大學的位次整體前移,且逐年快速趕超。2016年,中國獲全票通過,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這意味著我國846個工科專業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工程教育質量達到國際標準,中國高等教育真正成為國際規則的製定者。

與此同時,“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

2012年11月,廈門大學正式接受馬來西亞官方邀請,到境外辦學。2016年2月2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舉行了開學典禮,這是我國公立大學在海外開辦的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校。

將近百年前,廈門大學由愛國僑領陳嘉庚創辦,如今,廈大回到嘉庚先生成長的馬來西亞,這被看作“歷史的回饋”,而對於中國教育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前行。

截至2016年,中國高校已在境外舉辦了4個機構和98個辦學項目。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約旦、埃及等10多個國家向我國發出境外辦學申請。

從面向世界到以自信、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彰顯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實力與魅力。而這樣的風采也在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領域綻放。

近年來,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開始認可中國的高考成績;從今年1月起,英國8400多所小學開始選擇使用翻譯中國的數學教材,此前,上海還因為在兩次PISA測試中的優異表現,英國先後兩批各派70余位數學教育專家和教師來華學習,並邀請130余位上海數學教師赴英國開展示範教學活動;美國麥迪遜市還首次投入200萬美元建立“安吉遊戲”在美國的第一所試點幼兒園……

教育對外開放最美妙的地方或在於此。面向世界,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間相互交流、互學互鑒,欣賞著“別人家”學校教育理念的長處,在找尋差距中成長完善。同時,也將自身的光芒灑向遠方。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全球治理

2016年8月21日,清華大學蘇世民傲世皇朝一層大廳,一名來報到的學生在白板上寫了兩個單詞:Hello World——這是首批清華蘇世民學者前來報到的場景。

蘇世民傲世皇朝是中美合作、致力於培養未來世界領導人的項目。開學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信中說:“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青年應該通過教育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合作意識,共同開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

不只著眼自身,更是放眼世界,不是一枝獨秀,而是以開放的心態為全人類命運考量,從中不難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契合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教育對外開放成為實現這一願望的重要載體,而培育具有開放心態和世界胸懷的人才也應是教育開放的核心要義。

2016年5月,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吸引了全球目光。這位名叫何江的學生講述了自己被蜘蛛咬傷,母親用土方子處理傷口的軼事,呼籲更多人行動起來,助力地域發展的不均衡。何江展現出新一代中國年輕人對於全球未來發展的責任與擔當,也更讓構建命運共同體變得具體、可感。

2016年4月,《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發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全面指導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稱,要大力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治理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作為《意見》的配套文件,傲世皇朝平台2017年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倡議各國聚力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並稱中國願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區域教育大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鐵路建成後,運營、維護、管理人員從哪裏來?2017年6月,連接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和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運營在即,這樣的問題擺在面前。

作為鐵路的建設方,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北京交通大學啟動了肯尼亞留學生項目,兩批共60名肯尼亞學生來到北京交通大學開始為期四年半的專業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6年起,天津開始在泰國、英國、印尼等地設立“魯班工坊”,通過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方式,搭建起天津職業教育與世界對話交流的橋梁。“魯班工坊”向世界輸出中國職教,也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

沿線國家需要什麽人才,中國的教育服務就送到哪裏,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發揮教育“軟力量”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事半功倍。

此外,中國還積極推動形成了“中國—東盟教育周”“中國—阿拉伯大學校長論壇”“中國—非洲高校20+20合作計劃”“中國—拉美教育交流平臺”“金磚國家大學聯盟”等一批多邊教育合作與對外援助平臺,參與全球治理,亮出中國教育的名片。而遍布世界的孔子傲世皇朝和孔子課堂也在為促進民心相通、加強人文交流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更多是向西方學習,努力追趕。隨著國家發展,我們從“跟跑”到“並行”,再到在某些方面“領跑”,教育對外開放的活動半徑不斷擴大,交流程度也不斷加深。我們不僅與發達國家繼續深入交流合作,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攜手也日益增多。平等、互助、包容,展現著一個大國的風度、責任與擔當。

當下,我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未來將會怎樣?

今年兩會期間,陳寶生在展望“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實現時的中國教育時說,到那時,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向往留學的國家。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中國版的教材,能夠走向世界。

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站在當下,回望改革開放的40年,展望未來的30年,從歷史的長廊,到未來的時空,教育對外開放一路走來,曾經可見,未來可期。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紀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對於教育對外開放亦是如此。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範圍更大,程度更深,關系更近,合作更緊,影響更廣。自家大門要開得更大,更要出去敲開更多的大門。(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記者 杜瑋)

傲世皇朝平台专业提供:傲世皇朝平台傲世皇朝傲世皇朝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傲世皇朝平台欢迎您。 傲世皇朝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