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9名大學生就文學素養進行了調查。受訪大學生中,有62.4%的大學生感覺身邊同學重視自身文學素養,37.6%的大學生感覺不夠重視;84.3%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時期是培養和提升文學素養的關鍵時期,90.4%的大學生希望學校強化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
與中學時期激烈的升學競爭相比,大學時期的學生有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大學生若能抓住寶貴的時間,少讀一些手機或電腦上的“雞湯”文字,多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其文學素養自然會提升。
雖然有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時期是培養和提升文學素養的關鍵時期,但目前大學生在文學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卻並不容樂觀。調查顯示,文學閱讀面狹窄(56.5%)和文學鑒賞能力偏低(54.5%)是主要問題,還有寫作功底偏差(46.1%)、閱讀量少(37.8%)、文學知識貧乏(35.6%)、深度閱讀不夠(34.9%)、審美趣味不高(18.4%)等次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要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文學素養,學校要引導學生做到“三多”:
一是多閱讀,豐富學生的文學感染力。文學素養的提升得益於大量的閱讀,所以,學校要引導學生不僅讀自己感興趣的小說,還要閱讀大量的詩歌、散文、戲劇等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僅要讀當代中國文學名著,還要讀古代的文學名著,尤其要認真閱讀古今中外那些經典名著。這些經典名著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已變成世界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深入研讀不僅可以從中得到藝術感染和審美體驗,還可以為學生展現一幅幅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當然,學校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可通過開設文學通識、名著導讀等課程,讓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特色,不斷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是多交流,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力。閱讀既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與作者對話、對作品進鑒賞的過程。讀而不思,就會讓人變成讀書的機器。因此,學校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交流對作品描寫的文學形象、寫作特色、情節安排、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獨到感受,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力。可以以院系或專業為單位,定期開展“共讀一本書”、讀書沙龍、讀書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思辨、爭論來暢談自己的讀書感受、品評對文學形象的理解,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趣味。
三是多運用,展示學生的文學表現力。學以致用是提升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學校要為對文學創作感興趣的同學提供發表的舞臺,通過創辦校刊、院刊、微信文學圈或舉辦文學作品創作大賽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身文學才能的機會。無論是文史類還是理工科學生,在論文寫作時,要鼓勵學生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說理,力戒枯燥乏味、生澀難懂。同時,要鼓勵學生在做報告、演講時,多引用文學典故,盡量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奧的語言文學化,不斷優化學生作品的文學素養表現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
上一篇:“雙主體”推動校企合作走向雙贏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