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技術工人缺口仍然很大,供給與需求失衡愈加突出。在“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的背景下,職業教育非常重要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其飽受冷落也是現實——
又到考試季節,又到填報升學誌願時。成績好的學生為報什麽學校糾結,成績不太好的家庭也在為孩子上不上職業學校犯愁。
雖然我們一直提倡行業平等,宣傳就讀職業學校同樣有美好前途,但在大多數家長心中,就讀職業學校只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多年來,我國“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在許多地區很難落實甚至成為一紙空文。於是,一些業內外人士開始力陳中國職業教育之弊端,開始深刻反思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向及路徑。
誠然,批評和反思都有必要,但是在批評、反思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家長不願意送孩子上職業學校,職業教育為何遇冷?
這可以從中國傳統價值觀中找答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可以從家長的攀比心態中找理由——怎麽也不能輸給隔壁老王;還可以從內涵發展水平不高上找證據——言必談德國、芬蘭的普職分流如何合理,課程如何多樣化,選擇性如何強。但是,如果改變簡單的線性思維,我們會得到另一些啟迪:假如一線技工同樣有體面的收入和生活,那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是不是就失去了市場?與隔壁老王的攀比是否就失去了現實意義?
這樣看來,抓住本質尋求問題的 “解”才是重點。這,就是就業。職業教育也好,普通高等教育也好,殊途同歸,每個人都要通過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站在就業的角度審視當下職業學校存在什麽弊端呢?個人認為,存在一大一小兩個“剪刀差”。
大的“剪刀差”來自社會。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優質工作崗位稀缺。因此,為了孩子將來找到好工作,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上大學、讀研究生、出國留學。高額的就業成本與某些崗位低門檻就業的社會現實,形成了對比強烈的“剪刀差”,導致職校生與本科生、甚至與研究生共同爭搶一個工作崗位的局面時有出現。在這種“剪刀差”下,讓職校生“情何以堪”,更讓職業學校“漁網常空”。
小的“剪刀差”來自職業教育自身。一方面,近年來為切實增強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適應性、融合力,職業學校找到了“職業技能大賽”這個抓手。一時間,就像普通學校抓升學率一樣,職業學校抓技能大賽成為辦學治校的頭等大事,大量的人財物都投入到各級大賽中,所以有職校教師戲言,他們日常的工作 “不是在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就是在為技能大賽做準備”。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必須承認,技能大賽在增強辦學活力、促進學生發展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必須承認,每年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學校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在極少數參賽者身上,有意無意間忽略了對絕大多數學生的培養,導致職業學校缺少創新思維、有效路徑和直觀性成效。正是這種職業學校讓少數學生頂著金牌、銀牌的“光環”,而讓大多數學生成為“分母”的現象,形成了又一個對比強烈的“剪刀差”。在這種“剪刀差”下,不僅客觀上出現了“一塊金牌遮百醜”的怪象,也給更多家庭以“上不上職業學校一個樣”的誤解。
一大一小兩個“剪刀差”,“剪”出了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尷尬現實,也“剪”出了多少家庭、學生在填報升學誌願時的糾結與焦慮。謹防職業教育“剪刀差”,治理職業教育“剪刀差”,應成為整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成為職業學校推進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的重要導向。
(作者:徐明 江蘇省鎮江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教師報》2018年06月20日第3版 版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