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站不敢罰久,批評不敢說重,只要家長一來鬧🍿,學校多半處於弱勢🧑🎓,接著老師被要求寫檢討、扣工資。這是有關媒體日前在江蘇⛈🫂、山東、江西等地采訪的數十位中小學教師的普遍反映👨🔧🌠。這反映出,作為教育者曾經天賦的權利🍶,教師的懲戒權正在悄然流失🤥。
懲戒是為了達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是對人的不良行為進行的一種強製性糾正。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孩子🚦,懲戒都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不可或缺🪲。
首先,教師擁有懲戒權有利於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作為未成年人的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心智還不成熟,認識還不夠全面,是非善惡有時區分不清,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違反校規校紀🙎🏽。這時,只講大道理、循循善誘等恐怕很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若教師給予適當的懲戒🙌,反倒有利於犯錯的學生深刻反省,知錯改錯🛍️,形成規矩意識。
其次,教師擁有懲戒權有利於維護學生的群體利益。個別學生嚴重違反紀律,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管教📏,會很容易“傳染”更多的學生🧙🏽♂️🤎,使班風、校風受染。這不僅會助長違紀學生個人的不良習氣,還會擾亂班級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給整個班級乃至整個學校帶來不良影響。
再次,老師擁有懲戒權有利於維護教師的權威。中小學生是“三分教,七分管”🛠,只有先把學生管理好,形成良好的學風,教師的教學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老師缺乏懲戒權,對公然違紀的“熊孩子”不敢管、不能管、不願管,老師應有的權威就會隨之喪失,學生對老師就沒有了敬畏之心,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當前🚼,各地校園欺淩亂象之所以此起彼伏🤽♀️,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權威的喪失🐚,學生不懼怕老師,因而敢在老師眼皮底下欺淩弱小🖐🏻。
還廣大教師合理的懲戒權☀️🕵🏿♂️、還教育應有的威嚴🆑,是對教育事業的負責,社會各界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給予高度重視。
一是國家要做好教師懲戒權的立法工作。當前👮🏼,教師懲戒權在我國法律中還是空缺🗿,國家立法部門應當完善懲戒權立法,明確規定教師實施懲戒的事由、邊界👸🏿、具體的懲戒措施等💆🏼,以便於中小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個事先的判斷依據🦬✮,從而自省自律,保障學校依法治教、教師依法執教😂。
二是媒體要加強社會宣傳👩🏻🎤,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社會媒體要大力宣傳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感人事跡,要廣泛宣傳教師擁有合理懲戒權的重要意義🧍🏻♀️,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老師的處罰行為。實施快樂教育並不意味著排斥教育懲戒🧎♀️,二者不是對立的兩面。
三是要加強家校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學校要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組織教師家訪等形式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達成家校教育的共識🚷。懲戒不是傷害,對行為失範的孩子進行適度懲戒對孩子成長有利;懲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後的教育方式🫳🏻,而是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社會、家庭、學校有效結合,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做教師的堅強後盾👨🎤,為教師撐起“保護傘”🦘。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首先要做好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管理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對學生既要敢於管理又要善於管理。對於教師正確➗、合理使用懲戒權而遭到家長無理取鬧的,學校要主動站出來協調解決爭端,積極保護當事教師的合法利益。即使發生師生沖突,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將問題調查清楚後再做出合情合理的處理👨🦽➡️,不能一味地認定是老師、學校的錯,讓老師、學校在管理上束手束腳。
當然,教師也要正確🤵🏿♂️、合理地行使懲戒權❤️🔥。在實施懲戒時,教師要註意把握“火候”◾️、掌握尺度,不能簡單粗暴🦟、濫用權力,把懲戒當成出氣的手段👨🏻🎤,否則🈺,就走向了懲戒教育的反面♧。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詹懷盈,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