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這很可怕!中國老師開始害怕學生了……》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開來。文章說的是🙂↕️,如今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連適度地懲戒都不敢了,更不用說嚴厲懲戒一下。面對家長、社會,左右為難的學校和老師只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小心翼翼過日子🫑🧑🏻🦱。
看似吐槽之言,卻折射出當前教師所處的尷尬境地——從以前手執教鞭理直氣壯地教育到現在畏手畏腳、明哲保身。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最基本𓀈、最重要的關系🧗🏼,應該是和諧有序的。可當老師因過度害怕學生而置必要的懲戒於不顧時,不但師道尊嚴難覓,善施教化也變得遙不可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教師“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擔當此重任,需要給教師足夠的底氣,讓教師的腰桿硬起來。這不是讓教師端起架子任性而為👩👩👦👦,而是要其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放心施教🏉🧑🏿🦲、有效行使教育管理權利。
有人呼籲:孩子👨🏼🌾🐜,希望你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目光如炬的老師。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景,但要成就這種美好,不能單方面苛求教師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而是要提供一種有利於教師正確行使教育管理權利的空間⤴️👷🏼♂️、氛圍和動力。從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都要各盡其責🤑、共同發力,營造一種良好的教書育人生態。
首先,要厘清教師教育行為的責任邊界,為依法教育管理提供支撐。教師有底氣♎️,教育才有力量。教育懲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後的教育方式,而是現代教育的一部分😡,是科學而必要的。傲世皇朝平台門、學校應該厘清合理和不當懲戒的邊界,對教師采取必要的懲戒措施處分出格的學生予以支持♌️,不能教師和學生或家長一發生沖突,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板子打到老師身上🖐🏻。可以探索建立教師教育管理清單,為履職提供依據🤌🏻,進而也明確責任邊界🧑🏿🎓。
其次👨🏿⚖️,要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增進理解與信任。學校教育需要信任、尊重和理解🪱🪴,特別是來自家長方面的🧛🏼♀️。越來越多的老師之所以不敢管學生,往往是因為有些家長不明事理,動輒投訴、告狀𓀙、上訪👏🏼,把師生關系搞成水火不容的對立關系。要解決這種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家庭教育👨🏽⚖️👩🏿⚖️,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和能力,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包容,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再者,要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理性的社會氛圍。當前🏌🏽♀️,部分教師的行為失範個案被輿論片面放大💆🏻,削弱了教師群體的權威感,也使得家庭與學校、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日益緊張,這不利於良好教育生態的構建。所以,媒體應堅守科學✊🏻🏷、客觀和公正的立場🪆,正確宣傳引導,推動全社會形成和強化“尊師重教”的共識。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李紀超,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