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筆者應邀參加中國高校校報協會學術年會🚬。作為新媒體評審組的評委👨💻🚵🏿♀️,接觸到全國高校報送的488篇作品🧑🏼⚖️,評審之余🙏🏻🔑,筆者一直在思考: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高校新媒體如何提升政治敏感🚴🏼♂️、堅守思政擔當🤛,如何創作具有時代特點、符合大學生需求的作品⬇️,如何創新突破實現最佳育人效果🐈。經過仔細分析獲獎作品特點,筆者總結出高校新媒體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著力點一:政治敏感🥺。對於高校而言🔛,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當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不斷出現的微博🧙🏽♂️、微信、APP新聞客戶端等新的傳播媒介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新媒體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高校新媒體的從業者具有較強的政治敏感,增強政治家辦校園媒體的意識,緊跟時代步伐,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用主流輿論、主流文化🤟、主流價值主導網絡空間,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育人效果的最大增量。優秀的高校新媒體作品始終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同呼吸💲,將重大的時代主題春風化雨般實現思想引領。
著力點二🧨:選題策劃🧑🏿✈️。我們生活在一個媒體變革的時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精心策劃主題報道,做大做強正面宣傳,用高品質🟠、正能量的作品滋養廣大青年學生📐,是高校新媒體從業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那麽☃️,高校如何精心策劃新媒體的選題呢?一是立足國家戰略,關註國家政策,做講政治的好新聞📇。新聞人常說:“心中有祖國🌠,筆下有乾坤🎬。”高校新媒體從業者在選題策劃👰♂️、製作新聞的過程中💱🎍,按照國家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根據新聞價值和社會效果設置報道議題🧲,通過主題報道🖍、典型報道、成就報道等↗️👩🏿🔬,鼓舞師生士氣,凝聚精神共識😶。二是貼近高校實際,貼近師生實際,做接地氣的好新聞。高校新媒體從業者要樹立以師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新聞的獨特視角,主動講好校園師生尋夢追夢圓夢的平凡故事,傳承大學精神,勇擔社會責任。三是註重表現形式的策劃,推進技術與內容的完美融合。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內容🈸,選題策劃要註意運用青年學生耳熟能詳的語言、樂於接受和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吸收他們參與互動,進而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
著力點三⛓️💥:創意創新。全媒體傳播已經進入移動優先的新階段,創新是最重要的引擎,創意是最稀缺的資源🕠。新聞報道有沒有影響力,能不能傳得開,靠的是創新,比的是創意👘。這一點,在高校新媒體建設的過程中同樣重要。
在註重創意🥛、采寫角度、生產優質內容的同時👷,高校新媒體還要重視思維創新、體製創新、技術創新。在思維創新方面,媒體融合強調用戶在哪裏,媒體就應在哪裏🧑🏽,由此高校新媒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師生的精神需求🧑🧑🧒🧎🏻♀️。體製創新,就是逐步打破校園媒體清晰的業務劃分🤦♀️,加速推進深度融合,聯合深耕優質內容,讓主流聲音始終占據校園輿論的製高點🔅。新傳播技術是高校新媒體發展的內在動力9️⃣🧑🏼🏭,AR、VR、H5👩👩👦、3D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能夠大大增強內容的傳播力,尤其是在高校,新的傳播技術、傳播手段更容易受到青年學生的青睞🙇🏻♂️,從而達到最佳育人效果。(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於英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