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擘畫起筆,繪就藍圖🧑🦼➡️;高瞻遠矚,果敢進發。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什麽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深刻闡述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內涵特征🤲、方法路徑、戰略任務,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過去一年裏,教育系統以急行軍的行動🧨,為教育強國建設夯實基礎、探索新賽道💃🏿,廣大教育人通過辛勤而富有開創性的工作🧛🏽,推動教育系統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教育事業取得新的突破,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局面,為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作出了新的貢獻,奏響了教育強國建設的精彩序曲🚵🏼。
一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是一聲號角🧔🏼♂️、一次揚帆,更是一個新征程、一份新使命♢。一年的時間雖短,但廣大教育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在奮進新征程的嘹亮號角下開創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新局面。
——錨定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出版發行,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啟動教材建設和管理國家級培訓🙍🏽♂️,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政課的針對性🍹🏊🏼、吸引力不斷提升……一年來,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政課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的信心底氣更足🥡,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大幹部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
——聚力高質量體系建設,人的全面發展得到更好保障。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縱深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召開卓越工程師培養現場交流推進會🏜,部署深入推進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一年來,我們推動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暢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良性循環🥌。基礎教育朝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方向進一步邁進🙎🏼,高等教育正在從規模向內涵、從量變向質變躍遷,中等教育更加有活力、富有成效⛸🛋,職業教育更加富有適應性和吸引力💇🏽♂️。
——服務高質量發展,教育的時代責任更加明確。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重大科技任務,建立以重大任務實施為核心的協同攻關機製,創新部省會商戰略合作機製☝️🥢,與多個省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布11項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一年來👳,我們加快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提升教育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匯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資源🦸🏿,教育通過方式方法創新和用好數字化等新元素,跑出了加速度,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助力國家搶占先機🧑🏿🔧。
——激發內部活力,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平穩有序推進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部署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深入實施學生欺淩防治專項行動,完善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適配機製……一年來👤,我們在深化改革創新中激發教育的發展活力,教育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全面賦能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育治理、研究創新🧎♀️🗺,學校環境和教育生態持續得到優化。
——擴大國際交流,中國教育國際影響日益增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落子”上海、2024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成功舉辦,成都大運會、世界中文大會🦹🏼♀️💁🏽♂️、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圓滿收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國際版正式上線👱🏼♀️,該平臺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教育資源庫🏋️♀️,平臺頁面瀏覽總量已達405.40億次😄,職業教育👩🦼、數字教育成為各國爭相與我國教育合作的新增長點……一年來,教育面向世界開放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更加鞏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培育教師內生動力,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日益完善。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舉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活動🍠,啟動新一期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開展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戰略工程,啟動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一年來,全國各地推出一系列強師舉措、惠師政策,以師德建設為根本🥕,以創新高層次優秀教師培養模式為重點👩🦰,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強化💜。
二
一年來,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思路更加明晰🕚、舉措更加有力🤽🏼👚、步履更加堅定。瞄準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我們圍繞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核心功能🔙,找準中國教育的時代差距、發展差距👨🏽🏭、競爭差距🕒,對不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環節問題進行大膽變革🙅🏽♂️👳🏽♂️,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釋放教育的最大效能🧋。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著力解決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升這一原點問題🤛🏽。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使之成為“戰略先導”“重要支撐”“有效途徑”“基礎工程”🫳🏼,最終要通過教育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來實現🧡。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作用🧝♂️,歸根結底也是靠人才自主培養這一功能來體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對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需求🤵🏿,對於先進科技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對教育的需求、對人才的需求👨🏻🏫。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我們必須從數量、質量、結構等方面全方位滿足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才自主培養的要求🫅🏼,以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築牢對國家戰略的全面支撐🏌🏽♀️。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把握好人才培養方向🧜🏼♂️,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提高思政課程的育人效果🔣🐍,持續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新形勢新任務下展現新氣象新作為,關鍵在於破解思政工作體系的缺項、弱項🥇🦹🏼,切實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尤其是使互聯網時代的思政工作適應學生成長需求🫳🏽。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聚焦於人的現代化這一目標,服務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破解“五育”並舉的痛點💇♀️、堵點問題🍗,使學生在充滿挑戰的未來世界中擁有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超常規推進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養能夠創造性解決現實中國和未來中國所遇到問題的人才。當下🈹,各國圍繞科技製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這迫切需要聚焦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存在的主要差距和突出短板,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聚力強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
跳出教育看教育,著眼全局看教育,著眼長遠看教育,我們要清醒認識到,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必爭和決定興衰存亡的關鍵要素🛝,教育的能力和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現代化程度和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強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要求我們建立起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度融合的新型舉國體製,形成重大任務牽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機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製高點,謀取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強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體現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上,就是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人才支撐;就是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基礎前沿方向重大原創成果持續湧現⛽️。高等教育要更好發揮“龍頭”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尤其要發揮更加主動、更具創造性的作用和價值。
強化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體現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上💃🏻,就是要把握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鎮化深入發展對院校學科專業結構🏄🏻♂️😢、科研創新數量質量、人才數量類型結構等提出的全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好成為適應、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變量”“強變量”👩🏽🚀,以教育強🙋🏿、人才強、科技強更有力地支撐產業強🥷、經濟強🆎🧑🦼➡️、城市強🔤🦙。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緊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戰略性任務。
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無論是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還是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抑或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保障,教育對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個人發展的支撐有賴於一個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這是我們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底氣和信心所在。但也要看到,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仍面臨大而不強、發展不均衡🤶🏼👩🏼🦰、支撐不夠🫶🧔♀️、協同不足等問題,迫切要求向薄弱處攻堅、在關鍵處發力☂️。
緊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戰略性任務👩🏿🚒👑,要突出人民滿意的價值導向,著眼各級各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持續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進一步夯實基礎教育基點🈷️;著力發展支撐引領國家戰略實施的高等教育🙇🏻,充分彰顯高等教育的龍頭地位;加快構建融通融合融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吸引力💁♂️;統籌推進教育數字化和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不斷開辟教育數字化新賽道……系統施策❌,打通教育銜接的壁壘,提升教育包容性、公平性➖,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緊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戰略性任務,要突破解決製約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保障等問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離不開充足的經費支持,要加大教育經費的可持續投入⚒,在教育經費穩步增長的前提下🙋🏻♂️,提高經費配置的科學性,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源,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強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解決教師教育體系與教育現代化不相適應、同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不相匹配等問題,以教師之強支撐教育之強🪇。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主動適應教育內外環境變化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教育系統👨🌾,既是人才培養能力提升的基礎,也是教育支撐力、貢獻力的力量源泉,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需求🐻🙎🏻♂️、促進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對教育變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數字時代已經到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突飛猛進🧑🏻🔬,教育內外環境出現新變化,在為教育拓寬未來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可能給教育帶來顛覆性影響,正在倒逼我們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推動改革創新,使教育系統能夠不斷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需求和新挑戰🧑🏼🎓🚣🏽。要直面教育自身變革需求,以評價改革牽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製⛓、保障機製改革,堅決破除一切製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製機製弊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速🛌,破解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時代命題。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教育數字化的重大意義👨🏼🦳,以數字變革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順應變革趨勢🦗,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要求我們持續優化教育頂層設計,從國家戰略高度進行系統規劃和整體布局,突破傳統教育製度體系的路徑依賴👨🔬,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教育數字化發展道路。不斷完善與數字教育相適應的製度設置和發展生態,整體推動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充分發揮數字化賦能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育治理、研究創新的作用,從而更好應對內外環境♠︎,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對教育變革的挑戰和要求#️⃣。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更堅定邁出教育國際化的“中國步伐”。
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路徑🧓🏿。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貢獻中國力量,在全球舞臺上展現教育影響力👲,是教育強國的重要標誌,也是教育更好地服務對外開放💋、彰顯我國在世界教育發展潮流中的大國責任與擔當的必然要求。
堅定邁出教育國際化的“中國步伐”,要把中國教育擺在全球發展大背景下,在國際新格局中補短板、鍛長板。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不同國家的“教育強國”之路呈現出普遍規律。我們要在全球圖景中找準教育強國建設的國際坐標,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借鑒主要發達國家“教育強國”之路的經驗,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堅定邁出教育國際化的“中國步伐”💃🏼,要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切實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當下,全球教育治理和發展面臨新挑戰。社會轉型和人類文明迫切需要教育國際合作發揮更大作用⇒,不斷凝聚發展共識。我們要找準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努力使我國成為全球教育治理主動的倡導者、積極的建設者和有影響力的引領者。
堅定邁出教育國際化的“中國步伐”,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一方面,促進來華留學👩🏽🦳,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建設,推進來華留學提質增效;另一方面🚴♂️,通過“走出去”💂🏼♀️,推動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提高中國教育的國際認同💓。要在教育對外開放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當下🥎,大國博弈日益激烈,本質上是科技的博弈⏮、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實力⚅、師資力量的比拼👮🏼♂️。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強國建設最重要的基礎工作,是築牢教育強國建設的根基所在。建設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隊伍,不僅直接關系能否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而且直接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要深化教師隊伍培養體系建設。立足教育強國建設對高質量教育隊伍的需求🏋🏻♂️,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補齊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短板🍏、增強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供給能力。要通過創新教師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把教師培養工作與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部署統一起來,尤其要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與工程教師供給,夯實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基礎👱♂️。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要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治理能力提升🫄🏼🏄🏿♀️。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師風直接影響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關乎“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標準體系,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抓好師德師風建設這一系統工程,培養更多新時代“大先生”🐽。確保廣大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聚焦教書育人主業🗿,要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進一步營造寬松、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面對人口變化新形勢🟰,我們要準確識別其將給教育系統帶來的潛在影響,前瞻謀劃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要完善教師自身綜合素養提升機製🙍🏽♂️。通過物質條件的改善和體製機製的創新⚠,激發廣大教師更深沉、更持久的內在動力😼👩🏼🍳,從而推動整個教育領域的教師隊伍走向創新、擁抱創新、培育創新🈂️,從而真正適應教育變革✹、人才培養的新形勢,做到為未來而教🤣。
三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學校、家庭、社會要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
從人才的成長規律來看,立德樹人不可能在封閉的學校教育體系內獨立完成。一個人的成長必然會受到家庭🤶🏼、學校、社會⭐️、朋輩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如果學校所給予的教育與家庭🫲🏽、社會📟、媒體等沒有達成全方位的一致性👨🏼🍼,一個人就會出現價值觀混亂、表裏不一等缺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是教育系統的責任📒,更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事業。只有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一致的行動舉措🦢,“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誌奉獻國家和人民”的目標才會不打折扣🥖。
從教育事業的艱巨性以及涉及主體的廣泛性來看,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有一個有力的社會支持體系。建立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意味著教育要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又要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的思維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全社會必須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否則🚽,“雙減”🧒🏼、職教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呵護學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的努力都可能會大打折扣👴。教育事業處在復雜龐大的社會系統之內。無論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杜絕形式主義向學校蔓延,還是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推進科教融匯和體教融合等,無不需要社會支持體系中的每一方積極參與🧑🏿🦳。在遇到堵點、難點時,各方要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彼此資源互通、積極對話🚡,助力教育事業改革順利邁過深水區📹。
從教育強國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來看👩🏽💼,融合、協作必須付諸更有力的行動。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的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科技如何自立自強🦖?產業如何升級?人才如何自主培養?這些不是孤立的命題,內在具有強烈的一致性和彼此支撐性。審視他國的經驗🤌🏽,要實現這些系統性的大變革♿,僅靠教育系統單兵作戰遠遠不夠🫸🏽,科學界、企業界等各界別的融合必須走向深處、落在實處。同時🧑🏽⚖️,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並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也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
團結起來、協作起來!加快教育強國建設向我們每個人發出了“行軍令”,我們每個人都是行動者、創造者。路徑在哪兒?
——在於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形成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社會大協同的堅強核心♦️👴🏿。萬山磅礴,必有主峰⛷。如何把社會各主體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統籌起來,形成支持教育發展的體系♕?高高飄揚的黨旗是信仰👨👩👧,是方向,更是保障🤴🏽💨。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全面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將黨的教育方針落細落實,一刻也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在推動形成教育共識、打通資源壁壘、探索協作機製等方面,黨組織首先要舉起社會大協同的“指揮棒”⛱,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在於堅持不斷深入探索社會大協同的組織機製建設🌀🪨,形成“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的良好氛圍。從近幾年國家發布的相關教育政策能夠看出,國家在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上不斷強化多部門協同。以《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為例,該專項行動涉及17個部門之多🔵。以法律法規政策為指引,明確學校之外各種主體的教育責任與義務,協同機製已經有了越來越豐富的經驗🤷🏼♂️⬆️。未來⚄,各地還要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完善組織機製建設,厘清責任,加強統籌,真正建立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的快速響應機製。
——在於堅持發揮學校的樞紐作用,主動凝聚社會各主體的力量,為教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夯基壘臺,厚積成勢。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最終落實於教育系統🔀💧。社會大協同的力往何處使🤹🏼♂️,路要怎麽走?學校連接著千千萬萬的家庭和廣泛的社會資源🏊🏽♀️,應該像黏合劑一樣,把家庭、社會等各種力量緊緊聯結在一起,把各種有利於教育發展的資源吸納進來。各地各級政府要充分保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活力👪。同時,鼓勵支持學校結合所處地區的特色🐸,加強與周邊社區、企業的互相聯動和資源互通,發揮好基礎性的樞紐作用。
揚帆起航,乘勢而上🚣🏼♂️!我們正奮進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征程上。這是屬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榮光☆,是全黨全社會的夢想。時間屬於奮進者⛓!歷史屬於奮進者♏️!為了教育強國目標,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讓我們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堅定的追夢步伐,再出發✢!(鐘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