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4年05月14日05版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辟了新賽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以高質量發展為底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大批自信🧚🏿♂️、自立、自強的數字工匠作為人才支撐,培養數字工匠🧔🏿♂️,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應有之義👩👧👧。 新時代數字工匠至少要具備以下“四種素養”: 第一,優秀傳統文化是數字工匠之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天然稟賦資源和潛在精神富礦。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詩經》裏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莊子》中的“庖丁解牛,技進乎道”,都體現了古代中國的匠人精神,為傳承弘揚“執著專註🤜🏻、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提供了豐富有效的載體。 第二🐕🦺,特色職業文化是數字工匠之基。新時代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有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的殷瓦焊工張冬偉😄,有能把密封精度控製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的“蛟龍號”鉗工顧秋亮……他們用勞動者的手締造了一個個“中國製造”神話。人才培養要從中汲取養分,以匠心文化為底氣,以讓工匠出彩為目標,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融入新時代職業教育,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第三🏌🏿,數字化思維是數字工匠之核。數字化技術正在對各行各業產生巨大影響,數字化帶來的崗位變化是必然趨勢🤾🏻♂️👋。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視野、認知和創新思維,引領他們主動擁抱數字化時代,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下的工作場景,主動迎接數字化時代的挑戰,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第四,數字化技能是數字工匠之翼。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崗位需要人們具備數字技能。比如,傳統的汽車維修可能只包括機械維修🤳🏘、電氣維修。而現代汽車維修需要結合互聯網、人工智能,可以實現遠程診斷🚺、智能化維修,甚至應用5G技術進行遠程維修。所以過去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需求,應該培養學生不斷掌握數據分析、網絡技術🧚🏼♂️、軟件開發、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培育數字工匠,文化是力量之源👨🏻🦽➡️,實踐是必由之路🪄,環境是必要條件,課堂是主要渠道🦸。 要註重文化熏陶🔉,塑造數字工匠的文化之魂。文化是支撐一個人全面發展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工匠精神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並將其與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數字化特征的校園文化。將校園文化融入一草一木⏰,積極營造賞心悅目👲🏼、底蘊深厚的校園環境;融入一言一行,健全立德樂學、慎思敬業的師生行為規範和製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人文素養課程體系和數字素養培訓體系、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實現課內課外融合互動,教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夯實數智基礎、強化使命擔當。 要強化實踐育人🤵🏼♀️🧑🏽🦲,夯實數字工匠的成長之基🎐。實踐是數字工匠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聯合兩個主體,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校企協同育人;聯通兩個場所🙄,致力於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的實踐教學設計和實施,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涵養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連接兩個課堂👨🏿🏭,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銜接🧑🦽➡️,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知行合一,在實踐中了解國情民情💇🏿♂️、擁抱數智時代🥮、增長知識才幹🤾🏿。 要突出環境浸潤,鍛造數字工匠的思維之核。環境是數字工匠思維養成的必要條件。要搭建數字化平臺🧫,打造一流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人人、時時🚢、處處”能學的智慧化校園;要豐富數字化場景👃🏻,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強適應學習、學情智能診斷、智慧課堂評價等場景應用,實現差異化教、個性化學、精細化管👈🏻、智能化評🧤;要提升數字化素養💅🏿,製定完善學生信息素養標準🎱,開發信息素養課程和教材,強化信息素養和技能培訓,強化人機結合🧬👦、數據賦能等數字化思維的養成。 要推進課堂革命👩🏽🎨,強健數字工匠的技能之翼。課堂是數字工匠知識技能培養的主渠道🍸🙋。要在教學內容上優化,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課程,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對傳統課程進行數字化改造;要在教學模式上轉變,借助大數據、雲計算👩❤️💋👨、元宇宙等技術手段,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培養數字工匠的核心能力🥵。要在教學資源上支撐,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和具有真實生產功能的實訓教室,開發模塊化課程🕵️♀️、顆粒化資源😭、活頁式教材等,支撐數字化教學改革。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實現具有高度數字工匠素養的現代人力資源培養,必須有一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濃厚仁愛情懷🧎🏻♀️➡️,學識淵博而又充滿智慧的教師隊伍,才能將傳統的工匠精神與現代科學精神有機融合☂️🍴,不斷創新完善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推動教學方法變革和課堂場景創新,不斷提高數字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肖梅☕️,日照職業技術傲世皇朝黨委書記)
上一篇🏯🙍: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的實踐路徑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