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教育報》
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暖意濃濃。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第二次參加“本團”審議🙇🏽♀️🚵,再次見到江蘇團的代表們,總書記笑容滿面😺:“去年我兩次到江蘇考察調研🦶🏽,看到江蘇發展中有不少新亮點🧑🏻⚖️,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感到很高興。借此機會🕰,向各位代表和同誌們,並通過你們向江蘇廣大幹部群眾致以誠摯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一直很關註🧑🏻🦽,黨的十八大以來🧙🏼,六到江蘇,從擘畫“強富美高”宏偉藍圖到勉勵“走在前、做示範”,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在對江蘇寄予的厚望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 最近幾年👨🏭,中國光伏產品表現亮眼,成為走俏海外的“新三樣”之一。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代表,就是一名中國光伏行業的“追光者”。 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高紀凡講述了天合光能咬定創新不放松𓀏、搶占光伏行業技術高點的故事。 “你們這個實驗室設在什麽地方?”聽聞高紀凡還擔任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總書記感興趣地問🪫。 “在常州和上海都有🧚🏻♂️,我們是企業和大學聯合建設,打通基礎研究🐘、前沿研究、應用研究。”高紀凡回答🤚🏽。 校企合作,產學研貫通,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大文章,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路徑😢🥰。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度闡釋科技創新的意義🧑🦯➡️,“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同時叮囑🤚🏽:“當然,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江蘇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要因地製宜。” 一身幹凈利索的灰白工裝,來自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孫景南代表是一名巾幗電焊工。在她眼中🕵🏽♀️👞,焊接更像是一門藝術,每一個焊縫都是一件藝術品𓀗。 30多年來,孫景南埋頭精研焊接技術,從一名學徒逐漸成長為中國中車公司著名技能專家💁🏿。 在發言中,孫景南談到自己對大國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專業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一點,歷經磨礪方能實現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點頭贊許:“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一窮二白,從無到有,引進消化吸收再發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搞出一個獨立自主的製造業基礎。”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多少人的點滴奮鬥♟👃,匯聚成歷史巨變的洪流👶🏽。 “這一想啊,真是無比自豪。就拿交通來說,現在我國汽車產銷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是最好的🏊🏿,高速公路裏程也是最長的,高鐵走出去了👭🏼,城市軌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輪船也走出去了🫱🏿,大飛機我們也造出來了🩻🧑🦼,造船業的‘三大明珠’都造出來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斷地國產化👌🏻,然後走在國際前頭,並在不斷突破。” 迎著孫景南的目光,習近平總書記說:“這裏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後要落實到焊工手裏📱,沒有世界頂級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裝備。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 去年,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文經濟學”的重大命題;在江蘇考察時🧚🏻♀️,又賦予“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的重大使命🚮。 從事文博事業30多年的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代表告訴習近平總書記,他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文博工作與文旅整合統一起來,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文與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023年南京接待遊客2億多人次,全市博物館就接待了3448萬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後面的明代、清代,東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裏,承載的是歷史記憶🕓,傳承的是綿長文脈。 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代表,曾是一名從軍25年的軍人🏚。2005年,時任駐浙江杭州某師政治部主任的他,從保家衛國的一個“陣地”,自主擇業轉換到建設家鄉的另一個“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贊許道:“你有這個決心還是不簡單的。退伍軍人在自主擇業後👩✈️,找到一條適合的路子👨🏽🎨,為國家繼續作出貢獻🎎,很有意義。” 永聯村的故事🚴🏽,是改革開放中鄉鎮企業傳奇的代表。這個昔日長江邊的灘塗村,敢為天下先,辦起鋼鐵企業,成為全國知名的富裕村🏌🏽。 “去年,永聯村工農業總收入1616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35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3萬元。村裏企業發展起來後,我們通過明晰產權,讓村民持有25%股權👨🏻⚕️🌄,去年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萬元。” 聽著吳惠芳如數家珍⭐️💧,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關鍵之年,須要關鍵擔當、關鍵作為👨🏼🎓。 “江蘇作為東部發達省份和經濟大省🏙,要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會場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堅定有力: “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發展信心,黨員幹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幹🙍🏿。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把各方面的幹勁帶起來🔫。” 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 朱基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