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政協報》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湧向零工就業者行列🧺,零工勞動成為當前重要的新就業形態。根據阿裏研究院的預測📤,到2036年,中國將有4億人參與零工經濟🛄。零工勞動者的生存處境、勞動保障及職業發展狀況受到社會的普遍關註👩🏽⚕️⚅。如何為這些就業人群提供更好服務、提高其職業技能和人生價值,成為新的社會課題👨🏽🦳。 2022年12月,國務院在《關於就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指出👩🏻🗞,將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完善零工市場建設舉措,明確平臺企業的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為零工勞動者提供更好更優的服務🧙♂️,需要政策及時跟進🧑🏿🦱,關心並維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需要構建基於技能提升的教育與培訓支持機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增強就業人員技能💁🏽♀️,提高農民工和其他各類再就業人員轉崗就業能力🚍。”為此,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提供條件😮,支持零工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以強化其職業技能、提升其職業素質,進而助力零工經濟模式下新就業形態的優質發展,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具體來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圍繞零工就業者技能需求👳🏽,優化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體系📅。從現實的調查來看,零工勞動者的來源較為復雜🍿,其共性特征是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通常缺乏系統的職業教育,其勞動技能的形成仍處於無規劃的自然生長狀態。同時,零工勞動者的社會和勞動保障水平較低🙍🏿♀️,囿於自身的思想認知和主客觀條件🧑🏿⚖️,其心理獲得感與幸福感也處於較低的水平。絕大部分零工勞動者從事的都是低技能的職業類型,他們更加關註收入水平🧑🦯➡️,並非出於興趣愛好選擇當前工作,而是迫於經濟壓力的無奈之舉。所以零工群體對於通過勞動來改善經濟狀況的願望是十分迫切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升零工群體的勞動技能水平,進而提升其勞動收入回報,職業教育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尚沒有對零工勞動者這一龐大的職業群體做到有效的覆蓋。為實現零工就業群體職業素質與幸福感、社會地位和職業跨界能力的提高,亟須結合零工就業者教育需求👩🏻🦽➡️,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培養體系🧎➡️,打造高水平零工專業群🏄🏻♀️,以專業帶動行業發展👩🏿🌾🪓。 聚焦零工就業者綜合素質提升👴🏽,加強職業精神和勞動保障教育。由於零工經濟的準入門檻較低,零工群體往往以低學歷、低技能的勞動者為主👨👩👦,職業綜合素質普遍較低,他們既缺乏維護職業勞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在職業精神素養方面也有待提升。從客觀條件來看,與傳統產業工人的勞動環境不同👰🏻♂️,零工群體的原子化特征使其難以形成協調一致的行動🔵,由此增加了勞動權益保障的難度,也不利於共同職業精神的形成。由於工作時間的交錯性🧚🏼、場域的不固定性及數字網絡的虛擬性,零工群體間難以就勞動權益進行信息交流,在“獨立語境”中被迫讓渡了部分勞動權利,削弱了零工勞動者的集體話語權。通過職業教育可以彌補零工勞動者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所難以形成的綜合勞動素養🧋。首先,勞動權益維護和保障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需要使勞動者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以強化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意識和安全意識🏋🏽♂️。職業教育也可以設置職業保健課程,使勞動者了解常見的職業病防治方法和職業保健常識🛌🏿9️⃣,以增強勞動者維護身心健康發展的能力。其次,勞動者的職業精神養成是職業教育的應然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9️⃣,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要讓零工勞動者更有尊嚴,除了政策保障⚓️,零工勞動者本身提升職業綜合素養😅🦞,呈現出高素質的勞動面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面👶🏻。 深化零工經濟產教融合,搭建職業教育協同賦能機製。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零工經濟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產業和教育應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首先,職業教育需要適應產業經濟的變化,圍繞新經濟形態所衍生的就業崗位,持續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前,零工勞動者的主要問題是,雖然互聯網平臺降低了就業門檻並提高了就業效率,但是職業流動和變換的速度較快🥺🏂,大部分零工勞動者缺乏靈活適應不同工作情境的能力,也缺乏接受職業教育的方便渠道。職業教育應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通過開展廣泛的職業培訓🧏🏼♂️,幫助零工勞動者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發展路徑,提升職業發展後勁🎇。在教育內容上,應增強市場針對性,提供即學即用🎯、易學易用的培訓信息👨🏻💻🔒。其次,應推動職業教育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例如🤷🏙,國家開放大學與美團公司在北京美團騎手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美團騎手職業培訓與學歷深造計劃”,配合站長培養計劃、騎手轉崗計劃👲、騎手線上學習平臺等職業發展措施🌊,為騎手提供全周期🪼、多層次的職業教育和發展路徑。與知名平臺企業合作🕰,有利於迅速擴大受教育對象🫓,精準定位服務群體。可以預見,推動產教融合將在零工經濟時代發揮更大的影響。 人民幸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我們既要通過發展經濟🪄,為持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又要通過持續不斷改善民生,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積累更多人力資本。厚植職業教育的沃土,使得教育與零工勞動者的個人發展實現深度融合♍️🌈,以最終幫助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實現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為促進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者陳鵬系江蘇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傲世皇朝副院長、教授;杜連森系江蘇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傲世皇朝教育學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