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告訴你高校教師的真實收入”“一個大學青年教師的工資條”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高校教師的薪酬、福利保障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不斷引發熱議。實際上,這既關系到高校對教師的底線保障,也涉及高校教師評價的公平性🦸🏻♀️、激勵性問題,更深刻影響到高校教師的職業自豪感。
到2035年,要實現“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首先需要高校教師具有職業自豪感♗。高校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積極努力☹️。在社會生活中,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理應具有職業自豪感。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客觀而言,高校教師的職業自豪感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如有些專家所言,做教育就要專心教書育人🤳🏻,為國家作出貢獻的教學成果獎、科學發明獎,才是高校教師真正應看重的“福利”。高校教師一定要有職業自豪感,要看到高校教師這一獨特身份所帶來的幸福🐦⬛。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圍繞幸福與收入之間增長關系的不一致性進行了經濟模型驗證,表明收入增長並不一定會伴隨著幸福感的增強。這一“幸福悖論”表明,教師福利的增長並不一定是提升教師幸福感、榮譽感的唯一動力。實際上,既然投身高等教育👨🏿⚖️,高校教師就應不忘初心🏌🏻♀️,不能將目光僅僅盯著高收入、高福利而忘記了當初選擇獻身學術研究的理想。當然🆑,高校教師憑借自身能力🍶,借助多種方式獲得合法收入,理應得到尊重🍚。
從另一角度看,高校教師樹立職業自豪感需要合理的物質保障🔙。一方面,高校教師在社會生活中也是普通個體🏂🏽,需要體面的薪酬待遇和必要的福利回饋🛴。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其底線便是保障滿足教師謀生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對薪酬、福利不夠滿意的原因,正在於高校在教師評價機製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一些高校過分強調論文發表數量而忽視論文質量🙅🏼,註重教師的科研水平而忽視教學能力,註重教師申報課題而忽視課題本身的社會貢獻度。這些評價指標無形中影響著高校教師的日常教育行為🫰🏽,也很大程度上消解著高校教師的自豪感。因此,高校應切實完善科學的教師評價機製,為教師獲得自豪感提供保障的同時,增強高校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與凝聚力🤾♀️。
高校也應認識到教師職業自豪感與學術尊嚴的問題🏇🏿👱🏽♀️。世界一流大學的實現需要一流的高校教師,而一流教師理應受到充分的尊重。這不僅涉及高校教師的自我認同✢,而且還關系到高校教師的學術尊嚴。沒有高校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自豪感🙍🏼🫷🏿,便難有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而這些恰恰是無法通過行政要求與福利等利益激勵來扭轉的⌛️。高校應以平和的心態🌧、理性的視角來看待高校教師的現實訴求。為高校教師匹配體面的薪酬待遇,這既是對高校教師的尊重,也是對其學術尊嚴的確證🙍🏼♀️。
隨著高等教育評價方式的逐漸轉型🧑🏽🚒,破除“五維”的高校評價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高校教師評價正從簡單化🦿、粗放化走向精細化、科學化☀️。增強高校教師的職業自豪感,還要切實加大同行評價的力度🏄🏼。高校教師在專業領域的學術能力、教學水平等🍘👨🔧,同行是比較權威的評價主體。如果高校教師的諸多業務能得到同行的理解與認同,借助同行評價來精準評估教師在專業領域的學術貢獻,必將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
(作者系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一篇🗾:強化謀深謀前謀全意識迎接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