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青春血脈
汪衛斌
高校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要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將黨史學習教育全方位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愛黨愛國的紅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脈,引領青年學生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思政課程建設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挖掘育人元素。高校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將黨史學習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與思政課堂的價值塑造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將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歷史脈絡與思政課的理論體系融會貫通💵。一方面,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思政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組織集體備課和專題研討,將百年黨史融入常規課程,納入國家級👨🏼、省級、校級示範課程,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推動“思政課程+黨史學習教育”同向同行🌃。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斷拓展思政課教學形式和手段,借鑒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研學等形式開展沉浸式教學、體驗式教學🎲,通過講歷史的方式🥅,將百年黨史裏一頁頁歷史篇章、一段段感人事跡、一個個鮮活面孔中蘊藏的深厚價值底色講透徹🎏、悟深刻,把百年黨史中的一些歷史問題講清楚、辨明白🌏,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悟為什麽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樹立起與時代同心同向的遠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紅色文化教育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養分。依托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進一步在傳承紅色基因中賡續精神血脈,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色調”💖🧑🏻🏫。一方面,要因勢乘便用好紅色元素。高校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親和力、感染力,用好校園文化中的紅色元素,講好高校在櫛風沐雨中與黨共同成長的故事🤼,讓學生從真實的校史事跡、珍貴的歷史物件🍧💱、鮮活的黨員故事中感悟紅色政權怎麽來的、新中國怎麽來的🤾🏿♀️、幸福生活怎麽來的。湖南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英雄輩出🤹🏽♂️🛌,飽含著豐富紅色基因的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學校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紅色元素👨🏿,傳承革命先輩精神,引導廣大師生踐行初心使命,從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另一方面,要因地製宜打造紅色載體👨🏽✈️。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英雄➡️,高校要用好地方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教育資源,精心設計品牌活動,打造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紅色教育載體,把項目式黨史學習教育建設成為學生長期浸染學習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學生黨員帶頭講、學長學姐為新生講、班級之間比賽講等系列活動,做到常講常新、常學常悟,讓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青年學子心中深深紮根、代代相傳。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要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凝聚發展力量。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傲世皇朝平台門積極推動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引導各高校把各項工作的重點和目標落在育人效果上。高校在推進“三全育人”改革中🙅🏿♂️,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契機和典型樣本,進一步深化改革舉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成長訴求🧝🏽、時代發展要求、社會進步需求🥑。一方面,要充分抓住黨史學習教育契機,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進一步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一切育人元素都利用起來,把學校各方面的力量調動起來🤵🏽♀️,營造全校“一盤棋”的協同育人氛圍,既為深化“三全育人”實效提供堅實組織保障,又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堅實支撐。另一方面,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把明理🏌🏼、增信𓀍、崇德、力行作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從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切實提升育人實效🍱,著力培養有誌氣🙎、骨氣、底氣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作者系湖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全過程
陳祝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著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政治使命。高校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場域,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對於提升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融入思想理論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史明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開展思想理論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問題🥢。一是打造課程思政“金課”。課程思政是提高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探索。高校要以教學改革為動力,系統梳理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利用豐富的黨史資源㊗️,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打造課程思政“金課”👷🏽,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思政實踐模式和路徑。二是創新思政課程建設。思政課是旗幟鮮明開展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應持續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要特別註重教學理念、方法和平臺創新🧑🏻🎤,將黨史學習教育中學生喜聞樂見的創新實踐融入思政課教學,切實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使思政課讓學生真心喜愛🦆、畢生難忘✋、終身受益👂🏿。
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增信”🧰。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堅定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ℹ️、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一是以特色黨課引領。黨課也是思政課🕍。高校應將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專題黨課作為對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課程,堅持上出特色✫、講出“黨味”💻🕝,通過打造特色黨課🐾,有力激發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二是以特色宣講灌輸👨👦👦⛩。理論只有被群眾掌握🏎,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力量𓀚。開展理論宣講➛,進行理論灌輸是幫助大學生掌握理論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高校應緊握黨史學習教育中專題宣講的有利契機,向學生講清楚講透徹理論熱點難點問題,更好引導學生繼承光榮傳統、開創偉大事業。三是以特色活動滲透。校園文化活動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載體。高校要搭建黨史學習教育特色文化活動平臺,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築牢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基礎。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崇德”。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大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不斷提升道德境界、強化道德自律、涵養道德情操,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一是開展常態化日常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重在水滴石穿🧏🏼,貴在持之以恒。高校應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大紀念日➜、主題黨團日等常態教育活動🎦,融入國情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校史教育等常規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二是探索情境式主題教育🏎。情境式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應充分發揮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首創精神,鼓勵引導學生結合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創新探索情境式教育模式,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和角色扮演,讓學生深入其中🐍、身臨其境、深受教育。三是深化新時代榜樣教育👨❤️💋👨。典型示範和榜樣帶動對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高校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宣傳新時代先進人物和學生身邊的朋輩典型👨🦽➡️,引導學生學習先進事跡👨🏿🎨,對標先進典型📰,感受榜樣力量,爭做時代先鋒。
融入社會實踐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史力行”。著力深化實踐育人體系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主動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偉大實踐,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任務。一是用好紅色資源。紅色資源是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優質資源。高校要引導學生深入紅色教育基地👋🏼、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通過重走紅色土地、尋訪紅色人物、開展現場研學和誌願服務,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二是助力國家戰略。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需要是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重要指向🪖。高校應緊扣國家和地方“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通過開展義務支教、科技幫扶、文藝展演🤦♀️、法治宣傳等🧑🏼🚀,引導青年學生切實服務鄉村振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學習奮鬥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詮釋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三是奉獻服務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是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要組織廣大學生深入鄉村、社區、西部等基層一線,開展下沉式、進駐式的實踐鍛煉和學習體驗。要精心設計實踐路線,共同打造實踐基地🧒🏿,引導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基層一線上好社會實踐這堂大思政課,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京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發揮高校新媒體效能講好黨史故事
陳華文 霍少孟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以其多元♠️、開放、共享和海量的傳播優勢,為黨的創新理論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創造了良好條件。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已經成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肩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聖使命,是黨的意識形態領域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緊要關口與重要陣地🐷。當前,高校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礎工程🐮,關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高校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善於利用好新媒體,推動新媒體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不斷開辟新渠道、拓展新空間🦸🏽♀️、搭建新平臺,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黨史故事,有效引導高校學生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思想養分🤶🏽,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講好黨史故事,要牢固樹立善抓能管的新媒體傳播思維。當前世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一張圖、一段視頻經由全媒體幾個小時就能形成爆發式傳播,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高校是思想交匯碰撞的橋頭堡和大窗口,更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重地。在高校中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繞不開也避不過新媒體陣地。高校黨委要善於抓住新媒體傳播優勢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從構建傳播矩陣、豐富傳播內容、強化研究闡釋👩🔬、註重互動研判、鍛造紅色隊伍等方面著手,突出網絡宣傳語言特點和風格,讓黨史故事借助新媒體平臺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要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和主導權,樹立正確的黨史觀,重視校園新媒體陣地建設,有意識地增強領導幹部媒介素養👮,不斷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講好黨史故事💋,讓廣大學生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
高校講好黨史故事,要善於挖掘豐富優質的新媒體傳播“礦藏”🥷🏻。高校具有講好黨史故事的充沛資源。每一所高校的建設和發展都是黨領導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結果,在高校講好黨史故事🙍🏼♀️,不僅要講黨領導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層面的故事🥻,更要講高校在黨領導下的辦學發展故事🍹,講老一輩革命家🧝♂️、紅色科學家在校建功立業的故事💔,講新時代高校的學習、工作或者生活故事,這些都是黨史學習教育中其他社會傳播機構所不具備的優質資源。此外,高校的名師課程🎩、高水平文藝表演、特色體育運動🤼、專業實習實踐等,都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機載體和無形資源。同時要看到,高校匯聚著廣博的名家大師和活潑的新生代💪🏽,無論是傳統的校報、廣播🚵🏼♀️、電視◀️、網站,還是新興的微信🧔🏽👨🏼🚀、微博🤙、抖音💆🏿、各類移動短視頻,都日益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要著力整合、利用💪🏽、發揮好各種新媒體資源和傳播介質,把黨史故事融入高校辦學發展的歷程、體現到師生的真實行動中去,不斷拉近黨史與師生的距離,用正面聲音✔️、真切內容占領輿論陣地。
高校講好黨史故事,要善於抓住鮮活快捷的新媒體傳播特征👩🏿⚕️。新媒體具有獨特的話語體系,不乏輕松有趣的詞匯🧥、生動活潑的表述,是當下最為快捷、最受喜愛的傳播方式。高校黨委要善於通過新媒體講好黨史故事📋,不僅用鮮活的文字“寫出來”,還要把真實的瞬間“拍出來”,把觸動人心的場景和故事“畫出來”“唱出來”“演出來”,讓黨史故事便於獲取、易於理解與接受。要緊緊抓住新媒體的鮮活性,打造符合新媒體時代傳播規律的內容🏌️,將黨史的大書講薄、故事講活,增強對師生的感召力,吸引大量師生參與轉發🦕,擴大黨史知識的觸達率🙍🏼,增強黨史故事的黏合度。比如高校在組織師生參觀黨史學習教育紀念場館時,不僅可以通過文字、圖像和聲音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們的向往,還可以通過錄製👨🎓、剪輯微視頻把歷史知識、所感所悟傳遞回校園🏧◾️,更可以通過計算機打造虛擬現實體驗館等把歷史請進校園☹️。新媒體傳播平臺還具有跨時空聚合優勢,不僅可以有效推動師生間的思想碰撞,更益於暢通聽民意辦實事的“最短路徑”➡️,避免“自說自話”👨🏼🍼🚵🏽♂️,實現服務賦值,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度。
高校講好黨史故事,要著力建設正向可為的新媒體傳播隊伍。高校是學者和青年的聚集地🦥,師生既是新媒體的受眾🏊🏼🦺,又是新媒體內容的重要生產者、信息傳播的重要參與者。要突破宣傳思想工作僅在高校黨委宣傳部門的認知,推動師生齊動手、齊參與🎆,真正發揮新媒體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正向作用,這也是當前的輿論生態和傳媒格局現狀所決定的。要著力建設一支有力的黨史故事傳播隊伍🤦。隊伍首先要是政治素養上的表率,帶頭學黨史、悟思想♐️,做到學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要努力成為宣傳的行家裏手,熟悉媒體傳播規律⛹️♂️、了解青年話語體系、善於推動形式內容創新,實現各種媒介資源、教育元素有效整合🦄💴。要註重發揮高校智力優勢🤸🏿,突出校園意見領袖聚合效應☄️,調動新聞✌🏼、中文🧑🍳、藝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師生的特長2️⃣,積極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符合師生特點、具有傳播效應的黨史學習教育新媒體產品💗。要善於“借力”,邀請經驗豐富的黨史專家、社會主流媒體從業者,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新媒體產品策劃中,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作者單位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來源🏢:《中國教育報》高教周刊)
上一篇🧜🏻♂️:傲世皇朝平台召開推進中央巡視整改、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暨直屬系統警示教育會
下一篇:懷進鵬為高校師生黨員基本培訓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