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陶行知先生的一些文章,知道他和胡適都是杜威的高足🧑🏻🦳,但對他了解並不很系統,比較碎片化🪅。
寒假期間👉🏻,我在閱讀一本歷史著作時,看到一張毛澤東、張治中、陳誠、陶行知在重慶機場的合影。這是毛澤東在簽訂“雙十協定”後機場送別的一幕👊,張治中和陳誠是國民黨的高層將領,陶行知先生能出現在這樣的場合,說明他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
我進一步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得知當時陶行知先生是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身份去送別毛澤東主席的。看到這張合影後🤷🏿♂️,我就萌發了好好讀讀陶行知先生著作的想法。
盡管手頭有《陶行知文集》的上下冊🪥,但面對這上千頁的大部頭,也一直下不了啃讀的決心🙎🏼♂️。今年5月🌲,得知山西教育出版社為了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重新選編出版了《陶行知文集》。當拿到這本書後👩👩👧👦,發現本書圍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教育理念來選文,書的容量也不大🙆🏿♀️🕵🏻,300多頁🧎♂️➡️、20多萬字🕵🏽♀️,很適合中小幼教師閱讀,於是便萌生了發動更多的教師去閱讀這本書的想法♡🦹♀️。為了讓這次以讀書的名義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的活動更有意義,我決定把讀書🧘♂️、寫作、分享、教學觀摩結合起來,並聯系了本區的省陶行知實驗學校校長,想在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去該校開展讀書分享會並觀摩該校的“小先生製”教學🧑🎄,得到了校長的大力支持🙇🏼。於是把《陶行知文集》納入到了2021年下半年“啃讀挑戰”共讀書的推薦書目,利用暑期讀書征文比賽的機會,開展了“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爭做新時代好老師”主題讀書征文比賽👩🌾。2021年下半年的鎮海區教科研骨幹閱讀素養提升班的培訓,我也把這本書作為共讀書🧑🏻⚖️。全區有176位教師撰寫了這本書的讀書心得。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多次認真地研讀這本書,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我認為🤵♀️,陶行知先生倡導的一些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不妨讓孩子成為“人中人”
現在⛸,也經常有人發文倡導要做“人中人”🗼。其實,做“人中人”的提法,最初就是來源於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就指出:“‘人當為人中人,不可為人上人𓀂。’這句話,是我們共和國民的指南針。”後來,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一文中,對“人中人”的精神進行了闡述。他把“人中人”的精神特質稱為大丈夫的精神,大意是指我們非常熟悉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陶行知先生看來,“人中人”是所有國民的努力方向👱🏻👩👧,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培養目標🧚🏽♀️。即便在今天,“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還大有市場。有些家長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為普通人👼🏻,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今後能出人頭地,扭曲了對孩子的培養目標🏂🏻👨🏽🏭,過度“雞娃”就是現實中最好的體現。
在分析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區別時🏃♀️➡️,陶行知先生認為,傳統教育是吃人的教育🧑🏽🏭,一方面教學生自己吃自己,也就是導致學生畸形發展🕵️♀️;另一方面是教學生吃別人,也就是教人升官發財🤶🏿,成為“人上人”。而生活教育則是一方面不教學生吃自己⚛️,讓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不教學生吃別人⏱🚶🏻,而是做主人,也就是做“人中人”的意思。如果做“人中人”能成為更多人的共識🔡,那麽今天的教育焦慮就會少很多。
“小先生”依然有活力
陶行知先生認為小孩了不起⚁,非常重視小先生的作用。在書中🤛🏽,除了不少文章中提到小先生外♣️,《小先生與民眾教育》《小先生與普及教育》是專門講小先生的👩🏼💼🥩。當時的小先生,主要是起到“即知即傳人”的作用,即把所學知識教給父母、姊妹、祖輩和失學兒童,推進女子教育🌲🏇🏿,加強家校溝通,普及平民教育,可見當時小先生的作用是很大的🏌️♀️🧗。
今天🧛🏿,小先生已經不需要發揮陶行知先生時代的作用了。但是“小先生”依然在教育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價值🌘👏🏿。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學得快、學得好的學生來當小先生🧔🏽,這樣的“兵教兵”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正如《以教人者教己》這篇文章中提到的,要把所學的教給別人,必須自己搞得清楚,小先生就是發揮學生互助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認為,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因為,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
陶行知先生在書中提到了對小先生自身的兩種益處:以所學轉教他人,自己便容易記憶🌈;自幼即教人,為服務社會的實際工作。也就是說🧘🏿♂️,小先生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掌握知識5️⃣,也可以更好地體驗助人的快樂。
小先生並不是固定的,只要在某方面有特長💆,有優勢,就可以成為小先生。因此⚠,今天在課堂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中,依然可以讓學生扮演小先生的角色♨️,讓大家在互助中更好地成長。
不可忽視師者的範本作用
在論及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時,陶行知先生認為熏染和督促這兩種力量很重要,尤以熏染為更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學風吧🗓。陶行知先生還非常強調教師的範本作用🧚🏻♂️🧜🏿♂️,他認為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也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非常強調師生共同生活的重要性。他認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他深信這種共學、共事𓀐、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在“雙減”時代,學生和教師在校內的時間越來越長,因此👨🏫,教師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範本”意識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求長進🧑🏼🏫,不能懈怠🧑🏿🦰🧕🏿,不能放松,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要教學生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自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學生也會“聽師言👨🏻🦳,觀師行”。自身能積極向上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積極向上。
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其實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比如陶行知先生倡導的身體、學習🏝、工作🧓🏻、道德的“每天四問”,教師應作為自己敬德修業的參考🚈,模範執行,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和督促學生成長👨🏽🏫。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對今天的教育有很多的啟發意義。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對陶行知先生有了更多的敬仰。不知不覺間,我對那上千頁的《陶行知文集》也充滿了期待,也有了進一步“啃讀”的打算。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教科所)
作者:劉波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18日第5版 版名🚣🏽♀️:讀書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