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大政方針💇🏼,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在職業院校層面落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集成創新,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改革受阻,甚至出現滿盤皆輸的局面。因此,職業院校在落實改革方案時,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更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而應該分清輕重緩急🦴,抓基礎、抓關鍵、抓全局🧁👳🏽♂️。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認清以下幾個不等式對於提高改革實效非常重要🦘。
不等式一:12+1<12
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具有專任教師160多萬人🦙,高職院校生師比17.89∶1⛽️,中職學校生師比19.10∶1,師資明顯不足。根據發達國家經驗,實訓教學中生師比應控製在10∶1以下,但目前職業院校一名教師帶40名學生實訓已經司空見慣。這種高強度的教學工作🪛,不僅難以保障教學質量,而且也使得教師的職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根據職業院校的實踐經驗🌒,教師的周教學學時應該在12學時以內,每超過1個學時,都要以降低12個學時的教學效果為代價。《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都提出了教職工編製和學校設置標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改革就會成為無本之木。
不等式二:10-1>10
職業院校的現有教師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企業工作經驗。新教師可以從企業公開招聘而來,但對原有教師而言🌕,每年到企業實踐1個月仍然是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過程中,職業院校需要處理好教師教學時間與實踐時間的關系,將每年到企業實踐1個月當作一條“紅線”;政府在核定職業院校教師編製時👈🏽,除了保證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正常進行外,還應該考慮教師到企業實踐🧲、開展社會服務的需要。
不等式三🏠:1×1>2
現代產業體系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具備必要的創新能力🐊。職業院校的創新教育🦵🏽,並不是讓學生在上學期間開公司掙大錢,而是要培養學生在企業一線創造性工作的本領,要由會創新的教師培養會創新的學生。教師發明一項專利,不僅僅是解決了企業的一個技術難題,還具備了教學的基本條件😊。教師的創新活動🫲🏿,在短期內可能會降低教學效率🚋,但帶來的是教學工作質的飛躍。
不等式四:1×10≠10
對於高職院校來說,相當一部分教師是由中職學校教師轉變過來的🌟📸,處於一種“小馬拉大車”的狀態🚵♂️。崗位知識和能力要求的提高無疑可以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但總會有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崗位的要求。在數學上,同樣一個“1”,在“十位”上表示的數量是在“個位”上的10倍👯♂️。在社會生活中,這個原理並不都適合,如果沒有能力的同步提升,新的崗位很難發揮作用。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退出機製應該盡快破題👰🏼♂️。
不等式五:1+1<2
職業院校以學生為中心組織了學工與教學兩大系統💌,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協同機製,常常是雙方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都累得昏天黑地🛀🏽🤸🏽♀️,效果卻不夠理想。輔導員如果不能結合專業教學實際👴🏻,只是從生活上關心學生,就脫離了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專業教師如果只是傳授生產技術知識,見物不見人,也很難被學生接受。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是製訂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將教學工作目標和學生工作目標統一到人才培養目標中💇🏽♂️,統籌安排學生的學業考試👩、技能測試和綜合素質測試🧙🏻♀️。教師和輔導員都應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考核🚊🤺,而不是按照各自的具體目標考核。
不等式六🚵♂️:mod(103️⃣,1)≠0
為了保證總體任務目標的落實👩🏻🦼,將目標分解到學校的各個部門是必要的。但是🤹🏿♀️,並不是每個部門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總的任務就完成了。系統功能的實現,既需要分解🧔♂️🧍♂️,又需要綜合𓀅。就像生產一部汽車,既需要生產發動機、底盤、控製系統🫦、照明系統、音響系統,又需要進行合理的組裝。有的汽車生產企業主要零部件都采用進口產品👩🏽🌾,但整車仍達不到原裝車的性能🍟,就是因為裝配工藝出了問題。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集成創新能力較差,導致管理分工過於簡單🎨,總體管理效率偏低。要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就需要下大功夫構建專業化的管理者隊伍。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03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