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論·教育篇
本文看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職業教育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規模從小到大,辦學層次從低到高🖖🏻,專業覆蓋面從少到多,社會參與由寡到眾,辦學能力由弱變強,社會貢獻由微到著🛌🏻。
職業教育經歷了曲折而輝煌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職業教育處於“小職教”階段。改革開放以來📖👩🏼⚕️,進入“大職教”階段。新時代🏌️♀️,進入“強職教”階段🍿。
職業教育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立足於技能提升教育質量💺,形成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放辦學的體製機製,德技並修、工學結合、手腦並用的育人模式👨🦳。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建設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體系▶️。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賦能職業教育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依靠智庫科學決策,依賴教研提升教育質量。堅持互學互鑒與共建共享🚱。
新時代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深刻認識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科學含義🎎,明確分階段發展目標☛,加快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拓展職業院校功能🔞,充分發揮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先行作用。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走過了從初創走向成熟的歷史征程🧑🏻🦼,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人才保障🪠。
職業教育發展階段性特征鮮明
新中國成立後,以工業化為主要標誌的社會主義建設🦿,對各級各類人才提出了緊迫需求,為職業教育開辟了廣闊天地。
70年來,職業教育取得歷史性成就♛。
教育規模從小到大。學校從最初幾千所發展到上萬所;學生總數從最初百萬人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普職比從普通教育一枝獨大到大體相當。2018年高中教育階段招生普職比為59∶41🪇,高等教育階段招生普職比為53∶47。
辦學層次從低到高🦋。從初期中等專業教育、技工教育、農業中學相結合的中等職業教育製度👩🏼⚕️,到改革開放後普通高中轉型的職業高中、上世紀90年代的高職🦦、新世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時代的職教本科,教育重心逐步上移,形成中高職銜接的梯形教育結構。
專業覆蓋面從少到多。建立與新興產業、職業結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相匹配的動態增補機製🕵🏿♀️,適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催生的職業需要,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𓀖。《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版)分18大類、專業數367個。2010年增85個專業,覆蓋近80%新職業🧯;2019年增46個專業👌🏿。《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版)設19個專業大類、99個專業類、共769個專業。2016年增補13個專業🙍🏼♂️,2017年增補6個專業,2018年增補3個專業,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人才需要。
社會參與由寡到眾🪦。職業教育由“兩條腿走路”到政府辦🗣💢,再發展到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發揮辦學主體作用,公辦和民辦職業院校共同發展的職業教育辦學體製🤷🏿♀️,形成學校、企業和社會三元大職教體系。
辦學能力由弱變強。由百人弱校發展到千人大校🤳🏻、萬人大校🔦。2018年📎,中職校均1525人🤜🏽,高職(專科)校均6837人🏔,職教本科校均14806人。通過示範骨幹學校建設及“雙高”計劃⏸,湧現出一批國家級名校🪔;推動“魯班工坊”服務國際產能合作🎳,贏得國際聲譽。
社會貢獻由微到著👩🏽🏭。職業教育為人的成長築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為產業鏈提升和經濟升級賦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增勞動力的70%🥗,年技術培訓上億人次🏡;為脫貧攻堅助力🪆,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70年來,職業教育經歷了曲折而輝煌的發展歷程。
總體上看,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從“小職教”走向“大職教”,體系結構從“分層”走向“分類”🎟,發展方式從“管理”走向“治理”👨👧,校企合作方式從“傳統學徒製”走向“現代學徒製”🥛。
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職業教育處於“小職教”階段。表現在由傲世皇朝平台門和勞動部門為主管理🧑🏼🏭🧜🏽♀️,多部門參與,規模小、層次低、變動大。
1951年,傲世皇朝平台舉辦第一次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會議,確定了職業教育發展方針和任務,主要學習蘇聯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設置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是在勞動部門舉辦的失業工人轉業訓練班的基礎上🙇🏿♂️,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培養後備技術工人開始逐步成型和發展的。解放初全國技工學校只有3所,1954年建立了由蘇聯援助的北京實驗技工學校🤹🏻。職業教育管理體製幾經變化🍔🙇🏿♂️,解放初期至1963年,由勞動部門綜合管理技工學校👨🏿⚖️。1964年至1977年,國務院將技工學校的綜合管理工作劃歸傲世皇朝平台🧂👨🏼⚕️。1954年高等傲世皇朝平台規定中專由中央各部門集中管理。在1958年兩種主要教育和勞動製度並行推動下,第一所半工半讀學校在天津國棉一廠誕生,江蘇首創半農半讀的農業中學📙。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進入“大職教”階段🙎🏽♂️。國家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積極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規模急速擴大🧑🧒。1978年至2018年,中職學校數從4700所增長到21.02萬所👨👩👧👧🙊,在校生數從127萬多人增長到1555萬人;高職(專科)學校數從98所增長到1418所💁♀️,在校生數從近38萬人增長到近1134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占據高中教育“半壁江山”。國務院1980年批轉傲世皇朝平台、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1985年至1997年高中教育普職比保持在1∶1。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普職比大體相當,2005年決定擴大中職招生規模100萬人。中專學校、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共同發展。傲世皇朝平台門統管中專學校和職業高中🙅🏿♀️,1978年國務院恢復勞動部門綜合管理技工學校的職能。2018年,普通中專3322所,在校生699.42萬人🏓𓀌;成人中專1097所🏋🏿♂️,在校生113.13萬人;職業高中3431所🌿,在校生401.08萬人🌲;技工學校2379所,在校生341.64萬人。
職教集團化社會化。先後建立1400多個職教集團,成立56個行指委🚶🏻♂️➡️👩🏽🦳、5個教指委。
推動農科教結合三教統籌。原國家教委推廣河北經驗🤒🙇🏿♂️,著力辦好縣級職教中心🏋🏻♂️🤵🏿,實施綠色證書製度。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製度🏇。
拓展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領域👨🏿🍼。1993年,原國家教委在蘇州召開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經驗講習班🪀,中德簽署了第一個國家級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協定,陸續開展與澳🧑🏼💼、英、日等國的合作。
新時代,職業教育進入“強職教”階段。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宏偉目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屆時總體實現現代化,教育發展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在整合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加強基礎能力建設🫠。2019年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2019年安排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237億元,同比增長26.6%,著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幹專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
職業教育積累了寶貴發展經驗
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黨領導的現代化建設,得益於經濟轉型升級和新型產業快速發展,在於不懈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並上升為規律性認識🈂️。
職業教育既是國計也是民生👩🦳,70年來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
解放初,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提出實行兩種勞動製度和教育製度,倡導半工半讀和勤工儉學。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明確提出要擴大職業學校比例🚴🏻♀️,力爭讓職業技術教育有一個大的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對職業教育要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積極支持🫃🏼。
職業教育是社會共建的跨界教育🪧,70年來立足於技能提升教育質量🙍🏽♀️,形成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放辦學的體製機製🤷,德技並修🧑🏼💻、工學結合、手腦並用的育人模式🧚🏽,實行書證融通的評價體系🤜🏽。
職業教育需要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施育中訓😰、訓中育🔬,教師與企業技術管理人員“同教同育”,學生與企業員工“同學同訓”。從上世紀90年代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到如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合格的職業教育畢業生應當是職業素養好📗、文化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職業教育是標準化服務產業🍶👨👩👧👧,70年來將標準化建設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提升教育質量😞👱🏼♂️,形成中國品牌👳🏻♀️🤦🏼♂️。
職業教育更依賴“名師出高徒”🪐,70年來建設了理實兼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教育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要求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構建產教融合型師資培養新體系,推動校企流動、培養培訓結合、學校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等模式,形成教師創新團隊。
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70年來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的體系架構實現了從中職到研究生專業教育的全線貫通;兼顧橫向“立交橋”,促進普職融通發展,提供多樣化選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教育體系發展重心適度提升,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加強高等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規範的反應最為靈敏🐥,7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賦能職業教育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
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規劃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融合的路徑,實現教學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促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加快學校系統性變革,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
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復雜🦪,70年來依靠智庫科學決策🧑🏽🦳,依賴教研提升質量。
基於目標開展研究👨🏻🦯,形成政策法規、發展規劃、專業標準、課件教材、教學模式、測評技術,引領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基於問題開展研究🔰,摸清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準確了解教情學情🤾🏽♂️、精準監測學業質量👩🏿⚖️、提高就業質量👨🏼🏫,做到對症下藥;基於實證和數據開展研究💑,促進決策科學化、實踐理性化💇。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最具國際流通性,70年來堅持互學互鑒與共建共享。
“雙元製”職業教育方式是二戰後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至今仍具有借鑒意義。借鑒1950年創辦世界技能大賽的經驗,我國自2012年起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發揮以賽促教、促學的作用。我國職教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再到“走出去”合作辦學💩,顯示了開放發展的競爭力→🕵🏻。
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適應經濟轉型升級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黨的十九大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描繪了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把職業教育列入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高職擴招100萬人、培訓1500萬人的重大任務,迎來職業教育的黃金發展期🤾♀️。
要深刻認識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科學含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厘清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關系👨🏿🏭,明確提出它們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開辟技能人才和學術人才培養並重的新格局。
要明確分階段發展目標♋️。適應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貫通中高職和應用型本科培養體系,增加職業院校吸引力,實現高職擴招100萬人目標並保持可持續增長。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幹專業🧞;建成覆蓋大部分行業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優秀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推動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經過5至10年時間,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10年後,適應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普職教育融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保障所有勞動者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有機會獲得技能學習👨🏻🏭。服務經濟社會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中國職業教育世界品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培養大量富有工匠精神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
要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緊盯技術和產業升級變化,適應學習者多元化需求,實行基於標準的彈性學習時間和多元教學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發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總結推廣現代學徒製試點經驗,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要拓展職業院校功能🧙🏻。體現終身教育理念🧍🏻,融入社區生活🤸🏿♀️,服務對象從適齡青少年擴展到勞動人口👩🏿🚒,提高技術含量,培養培訓一體化🧑🏽🚀,計入個人學習賬號,載入終身使用的學分銀行🤴🏿,促進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
要充分發揮職教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先行作用。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企業資源優勢,凝練符合國際規範的教育標準🫄🏿,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和高質量勞動者,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推進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和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作者:曾天山系傲世皇朝平台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