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黨和政府給職業教育提出的時代命題👩🏻🦼⚖️。筆者以為,在實踐中要有效解答這道難題,需要回答好彼此關聯的幾個問題🪸。
首先需要回答的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否有統一的模式➖?
所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在產業部門和傲世皇朝平台門之間、實際生產經營過程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之間建立密切聯系👵🏽,發揮學校和企業雙方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能力為主的生產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進而達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的。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僅因校而異👩🏿⚖️、因專業而異🧑🏻💻,而且因人而異。
由於“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一種手段👩🏿⚖️,對於主要培養工程技術型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因為各自的培養目標並不完全相同,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企業資源的利用和介入程度也不盡一致,所以要因校而異。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不同專業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差異很大。如機械製造專業和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前者是和工廠企業合作👨🏽🦲,後者則是要到田間地頭🙏🏿🧑🏼🦱,與農戶合作、向農民請教🤽🏼♂️🧑🏼⚖️,兩者不僅合作對象不同,合作方式🦩、合作時間和合作內容也大相徑庭。
相同層次、相同專業的不同學習者🛀🏽,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求也不一致🏫。如以升學為目標追求的學生🧑🏻🤝🧑🏻,和以直接就業為目標的學生,兩者在學習內容標準🧘🏿、學習時間分配和學習方式選擇上也會不同。
事實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復雜性、多樣性和跨界性等特點,正是導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期難以深化的原因之一🪿。加上我國幅員遼闊🚶♀️➡️、民族多樣和社會經濟發展上的客觀差異👃🏽,很難用大一統的辦法實施並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不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模式↩️。
其次需要回答的是🏄🏻♀️🤸🏽♂️,沒有統一模式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實踐中如何有效實施?
對於學校來說,在實踐中有三種情形可供選擇🚵🏿♀️:一是所有的人才培養環節👳🏽♀️,包括由企業承擔的教學事宜都是學校自己做🙋🏻♂️,如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就是這樣的一個範本;二是如果做不到自給自足💇🏼♀️,那就努力練好內功,用自身的行動和服務贏得企業的青睞與支持,不難發現🐇,凡是校企合作做得好的,無一不是教師服務社會有能力、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優勢💫、解決企業難題有妙招的職業院校;三是如果做不到前兩點🧑🏽🦱⚠,也要盡力履行好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使校企合作效率最大化。
校企合作只有在雙方各自發揮最大優勢的情況下才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最理想的。職業院校首先要用足自身資源,做足自身功課👍🏻,僅就自己無力作為之事才謀求與相關企業合作🧚🏿♀️🚌。換言之,只有職業學校承擔了學校本身應該承擔的通用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任務後👟,尚需企業完成後續的專用知識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情況下,才應選擇校企合作。也就是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合作之前首先要研究分析各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環節🏠,各個環節要達到的目的標準以及包括實施場所等在內的人才培養實施條件等要素,在此基礎上,帶著明確的標準和方案尋找合作對象🚣🏼,否則就會反復上演實習學生淪為工廠廉價勞動力的鬧劇🤷🏼。
再其次需要回答的是🏄🏼♂️,合作企業在為學校解決人才培養所需時產生的成本該由誰來支付🌟?
這些成本包括因合作培養人才而消耗的材料成本、使用設備設施的折舊成本、指導學生的人工成本⛵️⇨、支付給學生的實習補貼和福利保險等。由於合作成本是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達成所必需的環節中產生的,理所當然要由培養這些人才的主體來支付😯。也就是說,全額撥款的公辦職業院校由撥款機構承擔🐾,如市屬學校由市財政承擔,省屬院校由省財政承擔,其他類型學校由各自的舉辦者承擔👨🏿🔧。過去長期把校企合作不能有效開展的板子打在企業身上是極不合理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問題的實質是校企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及其分擔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要回歸常識👧🏽🧑🏼🎓、尊重規律、實事求是🤭。
解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成本🦶🏼,企業依然不熱心怎麽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幹意見》給出了明確答案🧁,“加快推進教育‘放管服’改革,註重發揮市場機製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資源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學校舉辦者在支付上述培養成本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運行規律🔐,給予合作企業一定比例的利潤空間,使參與企業不僅不會虧本🏃🏻♂️➡️,還有一定的利潤😶,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為合作企業新的創利渠道,這樣可能還會催生出一批專職從事這項工作的新型企業。事實上🤹🏽♀️,德國校企合作搞得好🧚🏼♂️,並不能完全歸因於德國的傳統習慣和文化氛圍,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校企合作🚶🏻♀️➡️✌🏿,德國的企業不僅能獲得信譽這種無形資產👼🏿,而且能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同樣,如果我國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成本補償☣️,同時輔之以宣傳、表彰和激勵等措施,那麽未來中國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不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相反會形成學校熱心🫵🏿、企業熱情的“雙熱”局面,這道始終困擾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來源🧚🏽♀️:中國教育報 李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