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𓀛,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刻不容緩。產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新技術應用則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和倍增劑,作為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重要力量的高職院校🍰👩👩👦,培養一批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人才,孵化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中小微製造業企業👩🏽🎤,通過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助推區域轉型升級已成為當務之急和勢在必行。
然而從學校層面分析,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仍沿襲傳統的模式💈,在教育理念方面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消費領域⬇️、互聯網O2O👩🏼🎨、服務領域層面,在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製造業創新等領域貢獻較少🧚🏿♂️;在人才培養方面無法實現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僅僅停留在開設幾門公選課;在管理機構設置方面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運行機製,多數學校依托於某個部門,沒有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在受益面方面局限於創業實踐教育,學生受益面窄🚣🏽,只有少數學生受益👩👩👦;在創新創業教育系統方面缺乏完整的生態系統,學生的知識技術優勢在創業方面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創新創業項目服務實體經濟不明顯。
再從學生層面分析🙍🏻,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創業屬於被動的“生存型創業”🤽🏻♀️,技術含量較低、商業模式陳舊、同業競爭也較激烈🎂,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而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核心與其有著本質差別,它不是簡單復製、模仿現有的商業項目,提供市場已有的產品或服務🉑👱,在已有的商業“紅海”中做低門檻的競爭,而是通過技術創新或思路創新,創造或發現新的商業領域,在競爭相對空白的“藍海”中橫空出世💝。但是,這種至關重要的創新性在當前大學生創業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因此👨💻😽,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以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如何尋求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培養造就一批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的新技術應用創新人才,是高職院校有效把握時代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將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相結合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探索。
第一,以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指導🫃🏻,構建“訓研創”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培養能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新技術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可以是自主創業的實體創業人才👳🏼♂️,也可以是崗位創新的崗位創業人才🙎🏻♀️。因此,其創新創業教育除了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學生創新思維及新技術應用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外,還要根據自身定位發揮其教育職能👨🏻🦽,深度對接行業企業轉型發展需求,構建以實訓為基礎🫴🏻、以新技術應用為核心、以研發為動力🧚🏽♀️、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實訓+科研+創新創業”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具體來說🚣🏿♀️,可以對接行業企業核心崗位需求,深度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在註重專業技能層次培養的同時🥱🛀🏻,強調專業技術層次的人才培養,並根據企業崗位需要設立相應的專業方向;依托課程體系中的通識課程、專業群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程,充分發揮專業群的公共實踐平臺、專業實訓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和教學工廠、創新創業工場、創業傲世皇朝、眾創空間等培養載體中眾多實訓、實踐🏘、研發、創新和創業等項目的協同作用,以“學中做、做中學🔯、做中創🚏、探中創”等培養形式𓀄👩🏻🦯➡️,突出專業技能、協同創新精神、專業創新能力💒、創業意識🏇🏻、人文素養等的培養🧑🏼🔬🤱🏿。
第二🔣,以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方式為主線,貫穿於“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全過程🥑。
從“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周期的縱向來看,高職院校要以企業崗位需求作為實踐教學依據👨🏻🦯➡️,以企業的技術更新作為實踐教學導向,充分發揮校企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專業群研發平臺😥、學生工作室、眾創空間等作用,通過貫穿於按企業真實生產要求設置的單項基礎型生產實訓項目實行“學中做💂🏻,做中學”、源於企業真實項目進行教學化改造的新技術應用綜合實踐項目實行“訓中研👩🏼⚕️,做中創”和結合教師為企業服務的技術研發項目、創新項目實行“做中創,探中創”,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從“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橫向來看,可以“導師+項目+團隊”為主要形式,實施“師研生隨、師導生創、師生共創”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踐。其中,“師研生隨”即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當助理🍹,以教師的科研項目帶動學生參與研發⏲,將學術研究轉變為技術👩🏼🦲、生產力的研究。“師導生創”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給予技術指導👩🏻🦼,同時學校通過學分轉換機製🏂🏽、彈性學製💅🏼,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為學生提供創業培訓👨🏼🔧、苗圃培育🚶♀️➡️、項目推介、經營指導👨🏻⚖️、跟蹤幫扶等創業“一條龍”服務。“師生共創”即建立學生與教師共同創業機製,學生出人力🪦、資金或負責運營等,教師負責核心技術開發🛴,按股份製形式共同創業,同時學校建立師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的激勵機製💈。
第三,以創新創業文化體系為根基,植入到“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全過程。
在教學目標上🏜,高職院校在創業文化教育中要側重於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使學生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積極投身創業實踐。在教學內容上,創業文化教育要在“訓研創”不同的實踐教學階段,有側重地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敏於發現的創新意識🏂,勇於鉆研🫰🏻、挑戰自我、堅持不懈的意誌品質,以及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創業文化教育要融入學校的方方面面,可充分利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使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入眼、入耳、入心,形成人人支持創業🤸🏿♂️🦫、人人推動創新的創業型校園。比如,組織校內創客參加創新創業基地⛹🏽♀️、科研平臺和企業觀摩會🕚,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啟蒙教育搭建良好平臺;積極扶持創新創業類社團,發揮學生創客自身活力,在校園中形成廣泛參與、自主活動的創新創業氛圍等🤺🫲🏻。
第四,以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載體,融合於“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全過程🤚🏽。
隨著辦學模式由“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向“產教融合、立地式研發”轉型🤷🏽♂️,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專業實訓基地、科技研發平臺🪻☁️、創業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對教學、科研、創新創業場所及設施進行有效整合,將學生實訓👳🏻♂️、教師科研🪠、團隊創業等任務相結合,建立服務於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的“多融合”平臺🫵🏻,以“專業實訓平臺”實現教學職能👩🏻🍳,以“研發平臺”促進科研服務教學職能🔩,以“創新創業創客平臺”實現企業孵化、項目培育等社會服務職能。同時,三項職能層層遞進、相輔相成,融合於“訓研創”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中🫲🏽。
依托“多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一方面,高職院校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可以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新技術應用研究、決策咨詢、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構建“研發—雙創—服務”一體化的立地式技術技能積累與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在平臺中引進培育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機構,可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必要的企業註冊、人員招聘、財務代賬、政策咨詢、法律援助以及投融資🧑🦼➡️、培訓等服務👱♀️,建立“互聯網+”創新資源開發共享服務模式🫲🏼,實現金融投資、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功能集成😀,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鏈〰️,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圈👐🏼💂🏼♀️。比如,依托研發平臺,充分滿足新技術應用型創業企業對於發展空間、技術研發🧑🏽🔬、人力資源👩🏼🦲、市場開拓等方面個性化需求,形成涵蓋項目發掘🏇、團隊構建➗、投資對接、後續支撐的全過程孵化服務,推動學生創業企業向高成長、新模式與新業態轉型🤽♀️,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新技術應用型創業企業。(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海明 謝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