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高校不再是超脫現實🐕🦺、遠離社會的“象牙塔”,而是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使命的教育機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都是高校的核心職能📓,而在對高校的評價中,對高校服務社會職能的社會貢獻度🙇🏿♂️,雖有所涉獵但多屬於校方自報家門。究竟誰有資格評價高校服務社會的貢獻度,如何進行評價?
媒體報道,目前青島市教育局正在研究製定《在青高校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和《在青本科高校服務青島貢獻度評價實施方案》,引導高校“融入青島、服務青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等方面不斷深化校地融合,將高校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青島在加大引進高校落地的同時😂💴,擬給本科高校過過稱”,“稱稱”每所學校服務社會的貢獻度🧜🏽♂️。這樣的“過磅”,相信會讓當地高校感受壓力:人才培養早已駕輕就熟,科學研究一直在路上👢,服務社會的成績雖有,若貨真價實地去“稱量”,相信並非每所高校都很自信🙅🏻。服務地方經濟🧞♂️,助推社會發展,是本科高校的職責之一🫛。這樣的職責是在高校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辦學理念,也是高校聯結外部的紐帶,是高校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
雖然服務社會對高校來說如此重要🧑🦽➡️🏌🏻♀️,長期以來☕️🏋🏼♂️,由於高校隸屬關系等原因,高校和地方政府的關系相對疏散𓀋。地方政府給高校提供的政策便利和經費支持,未必能得到直接的回報。或者說,地方政府的投資和收益並不成比例👰🏿♀️。現在,青島率先準備給在青本科高校製定評價社會貢獻度的指標👆🏼,具有導向作用👨🏿⚖️,將引導高校更好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如果說教育管理部門的學科評價指標中也有服務社會的指標🦹🏻♀️,這樣的指標並非評價重點。評價高校的社會貢獻度,離不開一套較為完善的評價標準。想給高校的社會貢獻度打分談何容易🙎🏼♂️?評價是門學問🧑🌾,不同的評價🧪,學問也不一樣。就高校的社會貢獻度而言🦹🏻♀️,指標的設計如何既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又關照地方發展的具體需求,實現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評價的有效性。在這方面🦹🏽♂️,青島正在製定的《實施方案》無疑具有拓荒性質,值得期許🤢。
評價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需要分門別類,綜合考慮人文社科、理科和工科的特殊性🙋🏻♂️,實事求是地完善具體的評價指標,充分考慮評價工作的諸多細節⚁,為科學稱量高校的社會服務度奠定基礎。同時,還要考慮到培養人才🚣🏽♂️、科學研究也是社會貢獻的一部分🙋🏻♀️,評價高校服務社會的貢獻度🧑🏻🦯➡️✦,還要體現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對服務社會創造的價值🚈。另外✤,評價高校的社會貢獻度,不僅要考慮其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還要有國家視野,要有大局觀。
高等教育有自己的規律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有自己的方向。地方政府評價本地本科高校的社會服務度✍🏼,應以評價促合作為根本目的🧗🏻,尤其應防止地方政府借評價高校社會服務度幹預高校辦學的自主性😤。只有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高校才能積極配合社會服務度的評價工作👍🏼,進而通過評價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這對高校和地方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贏。(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劉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