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我曾當過一段時間的中師教師,當時年輕🛅,記憶力也好,所教的學生中👱🏿,絕大部分人的名字我都能記住。幾十年後⛄️🏃🏻,有的學生再見到我時說,他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哪一次課講的內容👌🏻,而是我能夠準確喊出他們的名字。有位學生在信中寫道:“劉老師,我是一個性格特別內向的學生✡️,我敢說連我的班主任也不一定能叫出我的名字🗣。但是🎓,有一天放學回家,在學校大門口遇到了您,您喊著我的名字親切地跟我打招呼🙏🏽,我感到好激動,我覺得那天的陽光分外明媚,一路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還有一次在外地開會,遇到了當年的一個學生🥴,現在成了本地的名師🐿。她有意問我:“劉老師🧻,您還記得我叫什麽嗎?”當我準確叫出她的名字時🤽🏼,她激動得像個孩子,雙手拉著我的手說:“30年了👽,想不到劉老師還記得我的名字🧒🏽!”
美國思想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而記住學生名字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起碼的尊重,是師生平等交流的基礎,是走進學生心田的媒介,是高效課堂管理的抓手,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捷徑。因此,《美國優秀教師行為守則26條》第一條就是“記住學生名字”🤴。記住學生名字👩🏻🦯,可以說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其實🚽,我對記住學生名字重要性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剛任教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記住學生的名字。那是某個周一的早晨,我正和一位教師在校園裏散步。“老師好!”一個女孩子看到我和那位老師後,微笑著跟我們打招呼。我們回應之後🚣🏿♀️,那位教師隨口問了一句👩🏻🍼:“你是哪班的?”孩子很尷尬,紅著臉小聲說👮♂️:“老師,我就是您班的啊👦!”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能不能記住學生的名字,是對教師心中是否有學生、發自內心地愛學生的一個考量🌃🍾。有些教師認為,教學工作本來就很累了📹,費那麽大勁兒去記學生的名字有必要嗎?然而,教師須知,學生的名字雖然只是一個符號,但記住學生的名字和記住一個符號的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教師們大多有這樣的經歷🛏:當畢業多年的學生興沖沖地來看望我們時,如果我們問:“你是我哪一屆的學生🚾?你叫什麽名字🧑🏽🏫?”學生本來很高興的情緒可能會立即低落下來👼🏽,氣氛會很尷尬🛃。課堂上,當我們用“這個同學”“那個同學”“第幾排幾號”或“坐在後面的那些同學”等稱呼學生時,學生的臉上常常寫滿了失落🧝🏿♀️。班級管理實踐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讓老師記住名字的心理需求。課堂上,當我們叫出學生的名字時🐟,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重視;校園外與學生相遇🦼,教師喊出學生的名字🥢,能讓他(她)感到溫暖和榮幸🦃。原因就在於我們所記住的不是一個符號,而是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個體。
誠然✂️,短時間內記不住學生的名字無可厚非。但是,做一個“四有”好老師👨🏻🦱,應該從記住學生的名字開始🚘。教師記住學生名字的方法很多🤷♂️𓀘,這裏介紹5種常用的方法:
一是姓名文化記憶法🏄🏽。人的名字是有文化含義的🐄,當前的孩子的名字,有的是根據影視劇起的👩🏻,有的是根據星座起的👎🏻,有的是體現個性的,有的是根據時代起的🧙🏼♀️💈,有的是根據生活環境起的。分析學生名字的文化含義,有利於記住學生的名字。
二是外貌特征記憶法。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於他人的外貌特征,註意觀察學生的外貌特征,並將之與學生名字聯系起來,充分發揮聯想的作用,學生無意義的姓名就會生動起來🈷️。比如,某個學生個子很高👯,我們可以聯想“鶴立雞群”的成語來記憶等👮🏿。
三是交流談心記憶法🌽。及時就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與學生交流談心🐊。交流談心可以是單個學生,也可以是幾個學生。交流談心時盡可能地把學生名字和他的性格特點聯系起來,並把它變成激勵學生的動力💪🏻。比如有的老師通過交流談心,很快記住了“高速小子”齊家浩、“全能姑娘”田喜、“動腦高手”張億等個性特點突出的學生💪。
四是座次表填空法▪️。接觸一個新的班級學生後,帶上空白的學生座次表,利用自習輔導或批改作業後的時間,對照座位表,把能叫出名字的學生填在相應位置,不能叫出名字的采用其他方法記憶。
五是聯想場景記憶法。對陌生的學生,見過一面,點一次名👫🏼,沒過多久就會忘記,但如果能聯想起和學生交往的一些場景,建立更多的聯系,記住名字就容易多了☔️。
記住學生名字,看似一件平凡簡單的事🗺,但正所謂“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孩子們,你們好》一書中😮💨,充滿深情地記錄了他在孩子們進校前努力記住孩子們姓名的情形👳♀️🤾🏼♀️。語文教育家斯霞老師,91歲還能叫出她教過的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用更多的愛心⛪️、耐心和誠心記住學生的名字9️⃣👩🏼🔬,讓平凡的教育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