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麽是教育》中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雅斯貝爾斯其實是指出了教育的本質特征就是教育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都應重視人文教育。
和中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比⏺,大學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知識性應該弱化,因為大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階段,應該註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大學語文,怎麽精選文章很關鍵。我要求自己在上課前細致選好文章🔽,選文融文🐯、史、哲為一體,註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我在選文中設置了大學生最感興趣的“生命”“愛情”和“自然”三個專題👩🏿💻。每個專題所選文章文體不一🤵♂️,古今雜糅🟤,以散文為主🧖🏼♀️。選文的宗旨是既有文學價值,又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思考的廣大空間,促進學生對人生、自我🤪、自然和社會的哲學思考,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除了這三個包含人文教育的專題,選文還要精選各種風格和體裁的文學作品👗🙆🏻,註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文學素養包含著人文精神,中國傳統的詩歌、散文、戲曲、小說都包含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境界➖,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能提高文學感受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也能被這些富含人文精神的作品熏陶♋️,最終成為具有優秀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國家棟梁🖐🏿。
判斷學生語文能力的兩個重要標誌,就是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貫串始終,堅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角,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寫作訓練。因為閱讀和寫作都與自己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所以這些訓練都不應該是枯燥的。通過小學和中學多年的語文學習,一個大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他需要從第一手的文本中得到自己的收獲和思考⚪️。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好的組織者𓀊,他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靈魂的👩⚕️,雖然有些靈魂也許在沉睡,需要喚醒,但這些文章是一個交流的平臺。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細讀這些文章,沒有真正的細讀👩🏼🦱,任何交流都是不可能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會尊重對方,這也是一種人文素養的培養🤜🏼。
引導學生細讀作品後,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註重訓練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在課堂上安排時間進行文本討論。讀者不同,對同一文本的感受和見解肯定也有差異,學生在討論中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見解🦻🏻,也能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這種收獲是很大的。通過課堂的充分討論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文本細讀中將逐步克服各種閱讀障礙⚃,最終能熟練閱讀各種文體的文章,提高感知與判斷能力,訓練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流暢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必然會激發學生寫作的潛能,真正能夠做到用母語自由地寫作🧑🏼💻。寫作練習設計的題目要讓學生通過細讀文本真正有話想說,用流暢的中文表情達意🛌🏿,提高寫作各種文體的能力。在寫作中🧑🏭,學生開始真正面對自我🪴,思考生命的意義。戲劇大師尤金·奧尼爾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外部生活在別人的面具的纏繞下孤寂地度過了;一個人的內部生活在自己的面具的追逐下孤寂地度過了。”人在成長過程中容易戴上面具,很難真正面對自己😒。人們真正面對自己,說出內心所有的想法是困難的,但也是可以盡力追尋的👃🏿。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真正自由的寫作🫳。對於學生心底裏流出的文字,教師一定要認真細讀🫴🏽,找時間和學生做一對一的交流。實踐證明,這種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感到靈魂受到尊重💆🧑🏽🦱,也無形中教會他如何去尊重他人💆🏽💲,看見他人的優點。
真正的生命之間的交流是令人愉悅的,教師能在這種交流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而學生最終會在閱讀與寫作中領悟到文學藝術的真諦,它是心靈裏流出來的詩,是為了讓孤獨的、熱愛美的心靈有一個棲居之所,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也促使人思考如何愛身邊的人,如何讓人類的世界變得美好。
當然,人文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伴隨終身。在某種意義上,語文就是生活,應該是陪伴終身的🧔🏿。(信息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陳文潁 單位💅🏼🧑🏫:北京電影傲世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