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課堂》 《課堂研究》 《課堂轉型》 鐘啟泉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在變化,教育也必須變化。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審視教育,把握這個時代教育變革的命脈🩼?一方面,固然要回歸教育的本真和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本質;另一方面🫖🧪,則要高瞻遠矚,重新思考指導教育治理的規範性原則;而更為重要的,應該是回歸日常課堂教學的實踐,從教與學開始的地方出發,系統地推動課堂世界變革性與反思性的實踐——“課堂研究”。《讀懂課堂》《課堂研究》和《課堂轉型》組成的“課堂研究三部曲”,正是聚焦課堂為何要變、如何變、變成怎樣等一系列關鍵議題🏄🏼♀️,遵循著從理解課堂到研究課堂再到課堂創造的線索,逐步推動課堂變革從問題走向行動,構建課堂世界的未來圖景,以此推動更廣泛的學校教育生態與社會文化的再造。
讀懂課堂:理解課堂變革的宏大圖景和微觀敘事
課堂固然要變👩🏽⚕️,但前提是理解課堂為何要變以及走向何方的基本要義,否則改革很可能是一場南轅北轍的徒勞。因此🌿9️⃣,“課堂研究三部曲”的首部《讀懂課堂》,開宗明義,從三個向度幫助我們理解課堂變革的宏大圖景和微觀敘事🚵:一是理解這個時代教育變革勢不可擋的必然背景——整個世界的迅猛發展和技術變革對傳統的工廠化的教育範式提出了革命性挑戰🧑🏿🏭,要在新的全球背景下重新規劃其發展前景🧑🎓🧲,不僅需要重新考慮教育的目的♧,還需要重新考慮如何組織學習💵;二是理解課堂變革的核心已然發生轉變——要從失落了兒童世界與聲音🦶、為了選拔和標準而存在的處方型課堂走向基於兒童經驗、為了成長和創造而設計的學習者經驗再造的課堂,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與發展🙅🏿;三是理解課堂變革所面臨的現實危機與問題——真正擺脫理論的匱乏、經驗主義的支離破碎和課堂教學中的反教育病症🤕,回歸教育常識、回答現實問題、回應教師需求。
課堂研究:研究課堂世界的規範機理與情境構圖
兒童的“學習”究竟怎麽回事?優質的“教學”應當是怎樣的👋🏻🧳?要回答這些涉及課堂變革規範與機理的實質性問題,必然要以實踐性的研究作支撐🚴♀️🍕。《課堂研究》從核心素養這一國際教育界勾勒的未來新人形象出發📅🦩,從課堂世界的構圖轉換🚵🏽、再造教與學的情境👉🏽、課堂規範重塑(學習的設計與反思)和教師專業成長四個維度出發👏🏽🧑🧒🧒,具體探討了開展課堂研究的多維視角與方略,並把開展自發、協同、持續、負責的課堂研究作為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基本路徑。在作者看來,課堂研究作為一種教學實踐研究,不僅是促成課堂建構式轉型——走向建構性、自控性、情境性和協同性(CSSC)教學的必備基礎,也是激發教師迎接課堂挑戰與創新的重要動力。在這一認識基礎上,《課堂研究》從學習情境的再造和學習過程的規範再設計兩個視角提出了研究課堂教學變革的聚焦點和策略。一方面,要研究課堂學習情境的革新🈴,設計以學習者學習為核心👨🏻💼、謀求教學關系重建和社會倫理價值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重塑學習文化;另一方面,要打破課堂研究局限於教材、教法研究的淺層水平,深入研究兒童學習活動的真相及其意義🥂,建構指向深度學習🙅、多重體驗和意義建構的學習設計,並就問題學習👱🏻🧑🏻🚀、自主學習、協同學習、單元設計、人性化的練習設計📌、課堂評價設計、有效教學研究等具體的學習設計開展了專題探討🦓,還介紹了課堂互動研究、話語分析等新的課堂研究的方法理論🧜♂️。《課堂研究》最終將研究的任務指向教師,認為唯有通過教師周而復始的“學習設計”“授課實踐”和“教學反思”活動,通過向學生、向同僚和向自己的實踐學習🥘,才是保障課堂轉型與教學創造的終極砝碼。
課堂轉型:創造課堂轉型的豐富想象與現實行動
任何豐富的課堂想象與創造都需要依托現實的行動來落實。因此,“課堂研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課堂轉型》將重心放在了課堂轉型的實踐層面🌔🎳。《課堂轉型》反復重申了“素養本位”和“能動學習”的意涵,指出要實現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對所學的綜合的應用、實踐乃至新的創造,就要突破以教為本的自命真理👩🏻🚀🪞,真正基於學習者自身學習經驗積累並發展一種“主體性覺悟”,通過深度理解和對話體驗,實現有機體動態的自我調適與新知生成👱🏽♀️。在此基礎上,《課堂轉型》從理論支撐的實踐和實踐中的理論、學科素養與能動學習👩👧👧➔、教學創造打造多聲對話的課堂等三個主題出發,結合國際和本土的課堂轉型具體案例😣,對課堂轉型的可能形態與內在規範展開了多元的想象與創造,向讀者展現了從“被動學習”走向“能動學習”的課堂意涵與課堂風貌,具體包括能動學習的教學實踐、自我主導的學習、情境化課堂設計、單元學習設計🐩、對話中心的課堂教學、建構主義的學習評價等。《課堂轉型》釋放了我們關於課堂的豐富想象,鼓勵教師研究者潛心於課堂的創造與學習的變革,推動充滿智慧能量的、高格調的課堂轉型📙。
細讀《讀懂課堂》《課堂研究》和《課堂轉型》奏響的“課堂研究三部曲”,讓我們重新從人文主義的視角去思考課堂的本質,課堂不僅是兒童“成長”的場域,也是成人“成長”的場域🐠,而所謂成長乃是更為優質的經驗的重建🖕🏼;課堂不是單向的傳輸,更不是寂靜無聲的墓地,而是交織著多重聲音的多維世界和對話場域,是由學習主體、關系、意義和價值構築的豐富空間🚵🏼;課堂不是線性的🦹🏼♂️👩🦳、定型的、程式化的處方🤷🏿🏓,而是非線性的、充滿挑戰與未知的、包含著創造與想象的理論與實踐交相輝映的存在。也正因為課堂世界人性而鮮活的本質,可持續發展的特性,才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打破原有的理論🏌🏽、認識和行為框架🤳🏽,走出對權威和慣習的服從與依賴👨🦯,發揮所有的想象和智慧去塑造一種未曾經歷過的教育🔓、繪製新的課堂世界的圖景,重新發現和建構學習與課堂的可能結構與生態0️⃣。(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屠莉婭 系浙江大學教育傲世皇朝課程與學習科學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