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豐富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完善立德樹人體製機製🪩,提升辦學成效。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針對學校評價,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就是為了回答好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重大問題。高校的使命越多🧎🏻,越要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評價高校的因素越復雜🌬,越要聚焦在育人成效上。高校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𓀜。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樹人成效這一根本標準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不斷完善立德樹人體製機製。
深化教師評價製度改革,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教師隊伍素質決定著高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應該成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高校要把教書育人的投入與成效作為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在職務晉升🫴、工作考評中把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進而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此外,改進高校教師科研評價尤其要突出質量導向🧏🏽♂️🪆,堅持以能力、質量、貢獻評價人才🥃,正確把握教師學術評價中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強調學術水平和實際貢獻🧗🏿♀️👨🏼⚕️,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學術評價中的重要性。
健全學生評價製度,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校是青年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高校對學生的評價製度對於學生成長成才發揮著“指揮棒”作用。高校要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強化對學生的綜合評價😖。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祖國♡、服務人民。嚴格學業標準,完善各類學生的學業要求👨🦰,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製度,進一步完善學生學位評價製度,強化學位論文質量把控,培養學生學術誌趣💇🏼♂️📵、科學精神和學術能力🎞。堅持“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強化體育評價👦🏼,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享受樂趣。改進美育評價🧑🌾,探索大學美育新方案𓀊,創新開展美育的形式方法,著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創新創造活力🙎🏼♂️。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強化勞動教育和實踐教育👩🏻🎨,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來源👺:人民網 作者為清華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