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5月,傲世皇朝平台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美育類課程,幫助學生在美育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創新活力💾。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各校由此展開了實踐和探索。本版集納相關文章🤵♂️,從美育開展思政教育的文化基因🧀、美育和藝術學類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課堂實踐等方面展開探討,以期引起學界進一步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美育的發展高度重視。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傲世皇朝老教授的回信中🤽🏿♀️,充分肯定美育對塑造美好心靈的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學美育也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和發展🐖。
當前美育力量尚顯薄弱
關於“美育”的意義🙍🏼,眾說紛紜,中西對其理論研究和現實實踐都有過探索👩✈️。德國美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強調審美教育的規律,闡釋其推進社會進步的偉力。我國近代思想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藝術教育是大學美育的主要載體🧝♀️,將美作為教育目標🔛🈺,以美育為路徑和旨歸,以藝術教育作為主陣地和手段,在美育中陶冶身心性情🤸,凈化思想生態🫷🏽,升華精神境界,這是新時代美育的使命。
關鍵是🫵🏼,這一使命如何有效落地?雖然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設立了藝術教育中心👩🏿🔬🙎🏽♀️,開設了美學領域的通識課程,如藝術鑒賞🦛、中外美術史和中外音樂史等,但大多基於藝術學科的“史論”知識,多停留在作品演繹過程的概念化分析上。在藝術實踐上👩🏻🏫,部分大學和藝術專業院校還努力開辟了偏於技能的專業實驗🧎♂️🤷🏼♀️,讓學生能夠嘗試潑墨作畫、塗抹油彩、舞臺表演、練習陶藝等。這些美育實踐看似異彩紛呈🫒,質效卻難以顯現👨🏻。只掌握藝術皮毛,繆斯之門徑尚未摸到⚈,更談不上追求美育的本真。
究其原因🐘,高等教育自轉型期走向現代化🧑🏼⚖️,各學科蓬勃發展的背後🩸,技術理性思維根深蒂固🥤。“畫匠”和“演奏者”可以“量產”💏,但偉大的藝術家卻鳳毛麟角,藝術掃盲、科普非常簡單,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美育功能卻沒有及時跟上時代步伐。
美育與思政教育協同共進
傲世皇朝平台今年5月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美育不可缺位;美育要達到“大道不遠人、襲我以異香”的境界,就必須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綱要》中“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一節中提出🏇🏽,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美育類課程👩🏼⚖️,幫助學生“在美育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創新活力”。這為美育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路徑🏊🏿♀️。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真善美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更是教育的目標。智育求真、德育求善🏊🏽♀️、美育求美✹,而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藝術類課程貴在追求真善美的融合和統一。新時代美育要發揮“寓善於美”的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時代精神和社會公序良俗用思政教育表現出來,達到豐富受教育者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大眾審美情緒體驗、培養當代大學生崇高道德情操的效果。
新時代美育將更加繁榮
實現新時代美育的繁榮發展,必須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三者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對藝術教育者殷殷囑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我們要將美育作為一項培根鑄魂的工作,強化美育的意識形態屬性👳,堅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藝術類課程教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強化文化擔當、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主題性藝術創作活動。一方面☝️🐱,大力開展美育實踐,將藝術創作展演🙍🏿♂️、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文化活動、專業性社團、校內外藝術實踐等建設成美育實踐的有效載體。另一方面🧜🏻♀️,創新活動內容和方式,給美育課程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和實踐平臺,使美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輔相成,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點的美育實踐體系。讓學生以弘揚主旋律為己任👩🏻🏭,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情用心用功抒寫人民,以精品奉獻人民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謳歌、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實現新時代美育的繁榮發展⛈,必須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課程設計、人才培養👃、文化傳承“三者統一”🤦🏽♀️。
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高度重視思想和價值觀的培育💃🏿,對藝術類課程進行重新設計。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結合自身優勢和跨學科特點🍤📘,針對美育的實際需要,積極構建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育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類課程體系🏋️♀️。以美育作為橋梁和紐帶🧖🏿,深入挖掘藝術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藝術類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紮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以更好地全面推進新時代美育課程思政建設。
實現新時代美育的繁榮發展,必須圍繞現代藝術教育規律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方向,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學理研修、人格塑造、實踐鍛造的“三者統一”👰🏽♂️。
高等藝術院校更應依托學校藝術學科優勢,遵循藝術人才成長規律🏋🏽♀️,結合學科建設、產業發展、社會需求、藝術前沿等的發展,進一步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美育和藝術類專業學術水平。應有效促進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專業課程教學與通識課程教學相輔相成👨🏻🚒,使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相融合。與藝術學科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強化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在藝術專業課程中強調全面的美育滲透,發展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才能和審美能力😌,促進“藝”與“術”的融合,尋求“道”與“技”的統一↖️,從而讓“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社會主義藝術教育更加繁榮。
(吉愛明系南京藝術傲世皇朝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江蘇省紫金文創研究院研究員🤎;魏曉亮系南京藝術傲世皇朝教務處副處長)
l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02日第3版 版名😦:理論周刊·思想前沿 作者:吉愛明 魏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