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21日全球新增確診病例超183000例,是疫情暴發以來增加最多的一天。
面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態勢,中國留學生的安全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在防範疫情的同時,海外學子的心理健康也備受關註。如何才能緩解自身焦慮🧘🏻🤵🏼♂️、守護身心健康?
心理問題 不可小覷
疫情持續升級,多國仍處於“居家令”的限製之中🪞,不少中國留學生的緊張與焦慮情緒也在逐漸升級。這段日子👩🚀,成為許多平日積攢下的負面情緒與矛盾集中爆發的出口🤗。
“留學生平常就有的負面情緒,在疫情期間更容易表現出來👷♂️。出國讀書,感到孤單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在英留學生思蘿對此深有感觸𓀅。“如果獨自居住、沒有室友,那麽與其他人的日常交流就會很少🤵🏻♂️🧑🏼🎓;就算有室友👩🏼🏫,也會產生包括生活習慣差異在內的不少問題🌾,並由此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負擔。”
較長時間內的緊張情緒如果無法傾訴😣,難以排解💆🏼,很容易就會讓留學生陷入亞健康心理狀態,個別學生還會有輕生的念頭。在較為極端的案例中🤾♂️,有留學生因消極心理情緒誘發身體疾病,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喪失了行為能力。
留學於意大利的姬妮表示,大家關愛疫情中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好事,但這種關心也需適度🤾♂️💂♂️,不然很可能適得其反地給學子帶去更大壓力📝。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看來👻💇🏿♀️,這次疫情對於海外留學生而言也是面向心理的一場測試🅾️。41年前👬🏼,鐘南山赴英國留學時學業與工作壓力非常重,他也有過孤獨、壓抑的苦惱🦹🏿♂️🎬。正因如此🏃🏻♀️,他特別能理解留學生們如今的感受🧛🏻♂️。鐘南山提醒,留學生們不僅要做好身體防護,更要做好心理防護🧸,這也是錘煉意誌力的機會。
正視焦慮 自我疏導
國家衛健委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誌宏認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基本秩序,讓人對原有生活失去了控製感,出現心理不適是很正常的🏇🏿。專業的心理援助🧕🏼,對個體穩定情緒🌽、恢復正常認知、形成能夠應對挑戰的行為模式從而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值得註意的是,疫情中的心理援助不同於平時的心理咨詢🔢,並不過多觸及求助者深層次的心理問題,而是針對本次疫情引發的情緒問題、軀體化症狀和行為問題做短暫而有效的處理⚁✌🏻,避免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喬誌宏表示,這種類別的心理咨詢所起到的作用類似於戰地醫院的止血🧑🎄🧑🏿🔧、包紮工作。例如🧑🏻🔬,求助者因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陷入恐慌,手腳冰涼、呼吸急促、無法平靜♕,這就需要通過心理幹預來緩解🦁。
承認負性情緒的存在𓀒,是身體自動開啟的保護機製,也是一個建議自身主動做出調整的信號。覺察到消極的情緒以及剝離情緒🔲,這都需要時間🧝🏼♂️,千萬不要拒絕承認,更不要太過急於擺脫,重回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表示💪,面對疫情時產生緊張焦慮擔心等情緒很自然🤑🏵,但如果這種情緒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得到疏解,就很可能會產生抑郁表現。對於如何守護好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梁宗安建議🫙📹,首先要科學認識新冠肺炎。其次⏬,如果產生了抑郁狀態,要盡可能尋求幫助,傾訴自己的感受🚶♂️➡️。留學生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感染幾率會大幅降低🛒,從防疫角度排解心理壓力🤷🏽♂️。
融入集體 打開自我
來到英國後🦸🏽♂️,思蘿就在學校裏的不少社團報了名,為的就是豐富日常活動🏋🏿♂️🌤,多交朋友,盡量保持與國內相近的社交狀態👨🏿🎓。在留學國擁有穩定的朋友圈,會有效抵消異鄉生活中的孤獨感。
“有些學生擔心自己語言交流有障礙𓀈,礙於面子不願參與社團。其實多參與集體活動,在認識許多有趣朋友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口語水平,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不錯的選擇。留學生涯中,獨自生活與學會分享同等重要🟪。”思蘿說。
疫情期間,國內不少高校與社會團體都面向海外留學生開設了公益的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和幫助留學生主動疏解幾個月內多種因素下積累的負面情緒,鼓勵留學生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除了專業的心理咨詢,網絡上還有許多海外學子自發建立的心理互助小組,彼此加油🚬,保持良好心態⚆。
除了焦慮、煩悶、抑郁等較為典型的心理不適🤜,一些留學生的心理問題更為隱蔽。其實,像是居家學習遲遲無法進入狀態🔊、疫情期間“拖延”嚴重……這些問題的背後也都是或大或小的心理亞健康在作祟💁🏻♂️,需要留學生引起足夠重視😕。
專家建議,留學生若是在網課學習中遇到了困難,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的,都要及時向授課教師反映或與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聯系,不可輕視🫵🏿。同時🙇♂️,疫情期間學子的生活作息也應與疫情前盡量保持一致——規律的生活不單是提高免疫力的手段,也是保持良好心態的好辦法。(來源🚣🏻♂️:光明網 孫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