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層面看,課堂其實是一個舞臺,而課堂教學則是一個演出活動🧟♂️,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與學生的表現其實就存在於課堂之中🧙🏼♀️,大家都需要在這個“舞臺”上表現👪🦸♂️,而且要把可見的🌝、最好的一面表現給觀眾和評委看👩🏻✈️,以獲得他們的認可和稱贊👨🏻🎨👩🏻🏫。這種表現本身就是教學中的一種存在形態⛪️,是正常的。但是👩❤️👩,當過於追求教學中的表現🧑🏼💼,視表現為表演,過於看重借助課堂這個舞臺好好表現自己以獲得各種榮譽之時,這種表現就走向了故意顯露🤛🏻、作秀,甚至是偽裝與欺騙的極端。表面上看🚹,教師在這種教學表現中扮演了導演與演員的角色,實際上已被其束縛🤦♂️。這種被規訓的教學表現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
講臺上被規訓的教學表現
講臺上被規訓的教學表現包括如下4個方面。
自主性迷失的教學表現
在過度的教學表現中🈹*️⃣,表面上看,整個教學過程是由教師主導的,教師不僅是導演還是演員,但教師的表現好不好🧑🏽💼,往往是由臺下的評判者決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想方設法🧎🏻♀️🥀、過度地將精力投入到對評判者喜好的猜度之中,按照他們的標準設計自己的教學👐🏼,淡化甚至遺忘了學生的真實需求和教學的本真表現✊🏿,其結果就是陷入被規訓的境地。教師們在追求被認可和各種榮譽的過程中忙於各種表現,疏於自我反思,淡化了自己的教學專業自主性,取而代之的是各評判者的標準。若教師的教學遊走於評判者的各種標準中🦸🏽,竭力向評判者表現自己的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忘卻了教學的自主性,丟棄了教學自主權🙇。
外在化的教學表現
在教學表現中👩👦👦,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展現的都是故意讓他人看的,我們就不得不反思這種表現邏輯✭,因為教師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被看到做什麽👨🦼,比實際上做了什麽更重要♡。”也就是說,他人可見的知識與技能就是他們要表現的重點,其結果是那些追求形式新穎👭🏼🫸、善於表現的教師得到了認可🈸,而那些紮紮實實、默默無聞的教師被忽視了。這就進一步促使大量教師刻意地去“包裝”自己的教學🎁,而那些諸如情感🚀、道德、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的不可見的東西則被忽視了。竭力表現外在💙、漠視內在,會使教學“成為由各種光鮮亮麗的浮標組裝而成的空心軀體”。
失真的教學表現
一方面🔼,教師將設計好的教學方案搬到課堂這一公共舞臺上👨🏼💼,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整個教學過程如同劇場中的小品一般,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在什麽時間教什麽內容,需要哪些學生配合🧟♀️👨🏻⚕️,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因為在他們的眼裏,“不出差錯的表現就是最安全的🦹🏻♂️、最好的表現”。試想,如果教學表現刻意規避課堂中隨時可能生成的東西,視教學為小品😱🏋🏻、話劇等表演活動,那麽,這種教學表現的真實性必然被消減。教師為了獲得他人的好評,過度地將精力投入到對教學的“包裝”中,是真是假不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這種表現的邏輯,使教師的教學表現遊走於真與假的邊緣,教學中的虛假、偽裝也就成了常態🚣🏿♀️。這樣的表現邏輯,不僅使教師自身陷入被表現所規訓的旋渦👇,更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熱愛被消磨的教學表現
柏拉圖從人與活動的關系出發💂🏽♀️,將人的活動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純粹熱愛而不考慮活動結果的活動;二是既熱愛又在意活動結果的活動🌪;三是只考慮結果的活動。過度的教學表現就是一種傾向於純粹考慮結果的活動👱🏽♂️🤽🏿。在這裏,不是說完全不能考慮功利化的結果,而是要把握好“度”🏌🏽♂️👿。這個“度”就是在教學表現中始終有一種熱愛的態度🛋,這是教學活動保持生命力的存在之基,也是作為教師的存在之根,否則,當外在目的支配了整個教學活動時,教學表現就完全變成了謀生的手段,對教學、學生的熱愛也就逐漸被消磨掉了🛩,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處於拔根狀態。
教學表現如何守“真”創新
對教師教學過度表現問題的揭示🫵🏽,目的不在於批判,而是要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理性地進行反思🙅🏽♀️,以此促進教師的教學表現走向本真狀態。從人性的角度看,教師的教學表現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功利化的色彩🍑,但需要堅守基本的底線。本真的教學表現應該是一種自主的👩👦、由內而外的、真實的呈現🌃🧑🍳,應該是帶著一份比較純真的熱愛的態度展開的行動。
為使教學表現走向本真,需要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提升。
堅守教學自主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度追求各種表現,被表現所束縛而沒有了自主,那麽高懸於教學中的各種理想都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堅守教學自主是教師走向本真表現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為此🧜🏿,一方面,評議者要尊重🙋、信任教師💸,給予他們自由展現自己真實教學水平的空間和表達自我需求的機會🦶🏻。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對教學需要葆有最基本的熱愛和崇敬之心📽,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自主意識和能力,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自主空間,強化教學自主責任意識🩳。
增強教學自信
自信在教師教學自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的必備品質之一。教學自信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教學水平、教學風格和教學態度對自己的教學所作出的一種肯定性評價🏋🏼♀️,它表征著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教師對自我的認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過度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不自信,他們試圖通過尋求他人的認可以隱藏或遮蓋內心的不自信。為此🙍🏽,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培養不怕失敗的擔當意識和能力,在積極嘗試中積累成功的經驗,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此外💁🏽♀️🤵♂️,增強教學自信也不是無底線的👏🏽,需要防止自傲、自負和自滿等不良傾向的產生。
追求教學自新
自新是教師教學走向本真表現的保障。試想,如果教師墨守成規、信奉權威、滿足現狀,將很難適應教學變革的需要,更不用談教學創新了。當然⛑🦖,自新絕不僅僅是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也不是鼓勵教師“包裝”自己的教學🐘,而是出於對教學和對學生的熱愛🤼♀️,本著如何將教學搞好、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成長的目的而進行的教學創新🧑🏽🍳。進行教學創新,需要教師在反觀自身的同時,拓寬視野👨🏼🚒,充實理論知識,增強專業判斷力,亦需要淡化功利心態。
總之💆🏻👂🏿,教師教學在超越表現邏輯的規訓而走向本真表現的過程中,教學自主是前提,教學自信是動力,教學自新是條件和保障♥︎,自主和自信協同促進教師教學的自新。反過來看,教學上的自新也會促進教師教學自主能力的提升和自信品質的增強。當然,促進教師教學走向本真表現🙇🏽,還需要製度的引導和社會各界的理解👨🏻🦯、信任與支持。
(來源:光明網 作者:魏同玉 徐文彬 繆菲菲🗿,單位系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本文系2020年江蘇省研究生創新項目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傲世皇朝平台關於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督察整改工作情況的報告
下一篇:懷進鵬為高校師生黨員基本培訓授課